第111章 观众一边倒(第1页)

“一个热点,几方关注,争夺的观众,亦是围绕的唯一核心。”——卷首诗

新小孜和一群新同事交了项葵生指定的作业,新城街道没象学校老师一样,一个个进行红批、评分,也没说好说不好,却在第二天,借了雅一苑相对比较大的居民会议室,组织驻城点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信息报送培训课。

课程上,先由985大学文科专业出身的肖卜,按严谨的理论公式,说明公文、简讯的写作方式,无记名抽取了昨天几篇作业里浮现的问题,包括没交待清楚地点、时间、事件、结果的,做出了明确的修改与注意提示。

肖卜结束他看来简直是小儿科的培训后,项葵生打开驻城点的PPT,把“新城夜话”有关超市开业的消息抢推贴子,菜场开业的营业效果跟踪贴子,顺序亮在了投影屏幕上。

“大家看看,这两篇贴子写的,和你们的简讯报送,有什么不一样?”项葵生乐呵呵地,瞅着讲台下一众面色各异的社区工作者们。

肖卜眼见钱建峰都憋着不哼声,只能自己开口,“我不是说这两个贴子不好,可这种不见章法、相对花哨的推送,更象商家在打广告,不能算是新闻通讯。”

项葵生点头,“没错,这的确不能用在新闻报道里,我们工作信息报送当然也不可能这么花里胡哨的!光字体就用了五、六种,还标上那么多的颜色、小花纹、小符号、小装饰条,要把这样的文字提交到新区各职能口子,就等着退货吧!”

他这层意思开了头,一群社区工作者自然七嘴八舌,全都冲着两个贴子的图文组合、词句长短、行文规范去寻这个那个的不同点,而且总而言之,那两个贴子除了能吊起民间老百姓的好奇心,在公文的规范严谨方面,简直不堪一提。

钱建峰和葛樱鹃几个坐在第一排没敢哼声,因为发觉笑眯眯的项葵生小眼睛闪动,一直在挨个观察后排的社区工作者们,特别是刚刚进入试用期的十个“新兵”。连两、三个退休返聘的居委工作者,也发觉不对劲,心里默默为那些参与议论的“小朋友们”担心。

低头翻动着“新城夜话”的新小孜也没出声——在“花样共享时”无薪实践的那一个月,她粗粗了解休闲娱乐的商业推文,就应该如夏棘青这两个贴子一样“花里胡哨”。社区信息宣传肯定是不能这么行文的,自己已严格按照通讯的公文样式进行书写,可项葵生今天专门把“毛毛虫”的贴子拉出来,除了让肖卜进行常规通讯知识培训,肯定还有其他目的。

项葵生的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