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哥,你们法治宣传也需要详细的人口数据分析?”
接到谭鸣声电话,新小孜正为夏棘青指定的“拜师礼”忙碌——东江新城自居民入住,项葵生就要求各居委保持动态化人口数据统计,每月两次传送驻城点进行汇总。但昨天夏棘青说想试用网络加强为老服务,要求先拿老龄人口分析数据看看,给出的细项竟到了二十余项,近三分之一甚至是驻城点只做概括汇总,并未详细梳理的。
一早,新小孜把记录拿到项葵生面前。驻城点负责人长吁一口气,乐看李维林,“嘿,我就说‘毛毛虫’不会不堪一击,你看看他这份用心,还是放不下对东江新城的期待!”
李维林也看明白了二十几项要求,“不亏是海归高材生,这些项目统计,紧贴老龄人口服务需求,我们得支持。小孜,咱们争取一周内转交给他!”
为了让新小孜有充足时间做好统计,项葵生特地把“新城晓风”一周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任务全部落实给了小翁。
新小孜皱了一上午的眉头,把需要各小区配合填写的表格设计出来,又参考网上,做好填写说明和示例,正预备发送各居委会,接到谭鸣声的消息。
“呵呵,我们的‘念乡客’也一样,对新城放不下那份期待,恨不得迁来的居民能把相关法律法规吃进肚子里、融进脑袋里,再化出个‘铁布衫’‘金钟罩’,能全方位预防骗子、小偷,还能面对坏蛋来一个怼一个!“项葵生笑叹,”正好一起统计,但不能只侧重‘毛毛虫’需要的老龄人口。法治宣传,以少年儿童、上班族、居家人员、困难人群分类进行更好!小孜,你参考‘毛毛虫’的思路,尽可能想细致点,多列分项。”
“老项叔,这好象难度不小!”新小孜一时压力山大,“我得上网多查查资料。”
项葵生看着女孩儿忙不迭打开网页,好笑,“‘毛毛虫’和‘念乡客’对你期待都不小,加油,别让他俩个失望。”
“噢。”新小孜老老实实答应,紧张地翻阅网页。
李维林捣了捣项葵生,“您这可不厚道啊!不是让那两个年轻人掐起来嘛?”
“放心吧,掐不起来。朝前走着,年轻人能找到最合适的相处模式。”项葵生笑眯了眼睛,“我是期待早点看到他们在文明创建和法治宣传方面合作出的成绩。”
――
苏香与一同赶到夏家帮忙的几位志愿者,将募捐来的厚实旧衣全部打包完毕,放松了累到酸疼的身体,带着那只没换出去的哈士奇和两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