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兰赞扬说:“老同学不愧是学校出来的,关注学校很有深度哟。”
牛缺草笑着说:“我这个人,人越夸奖,越聪明,话越多……”
陈一兰笑着说:“难怪教育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
牛缺草笑着说:“我要说的是——‘好人也是夸出来’,好稿子是‘侃’出来的……
“我们继续‘侃’吧……如果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昂贵的学费之下,众多读书郎的入学情况就因人而异了……”
陈一兰说:“是的,费用的‘源头’,也因人而异了。有不少是领导捐款的……
“我看过一则材料,说是江苏省淮阴县汤集乡卫生院方丽丽1993年秋天考上了上海飞机制造厂技工学校,正值他的父亲去世不久,方家因为两千五百块钱代培费没有着落,最后决定放弃入学。
“这个乡的卫生院院长包习之知道后,一边安慰方家,一边发动职工募捐,很快捐了六百多块钱;
“县卫生局局长知道后,又召开全县卫生系统有关负责人会议,收到捐款一千五百多块钱;
“经过县卫生局同意,汤集乡卫生院又从福利中解决四百块,终于为方丽丽凑足了两千五百块钱代培费……”
牛缺草说:“对,还是这个韩信故里的淮阴县,韩圩乡郑李村孤儿李洪勇1993年中考考取了淮南化工学校。
“听学校说要交五百多块钱的学杂费,姐姐又在读高中,李洪勇又喜又愁。
“乡党委书记王乃忠知道后,动员全体乡干部‘为孤儿献爱心’,并带头捐款五十元。
“仅仅两天时间,乡干部就为李洪勇捐款五百五十块钱。
“开学时,乡政府用专车把李洪勇送到县城,并且为李洪勇买好去淮南的车票。”
陈一兰说:“我想起来了,我还捐过款呢……”
牛缺草感兴趣地说:“是吗?说来听听。”
陈一兰说,安徽省临泉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该县关庙镇一个十一岁女童刘小环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在工地背砖头。
1993年9月25日《法制日报》专门刊登了一幅题为《令人心碎的辍学女童》照片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仅仅一个月中,刘小环就收到八千多块钱捐款,使得她重返课堂。
陈一兰说:“当时,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候,也捐了五十块钱……唉,杯水车薪啊,我也有父母要照顾,也有公公婆婆要照顾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