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好事靠谋事(第1页)

政治上有了依据,全县工商企业体制改革的局势得以稳定。

但是,另一方面情况又出现了:下岗职工一波又一波涌出工商企业的大门,又涌进县委、县政府的大门。

1996、1997年间,下岗职工“占领”县政府大院或“包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常有的事情。

工业秘书乔小东的工作性质决定他没有时间陪同牛缺草深入采访。

那天,牛缺草拿着他的《沂北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信息,深入工商企业以及县主管部门采访,时间累计达一周,然后利用礼拜天时间梳理材料写成初稿。

和沂北工商企业改制一样,沂北下岗职工再就业没有“本本”可以参照;

在写作中也没有现成资料可以参考,完全是县里怎么做,牛缺草就怎么写。

要说他的“贡献”,也就是对现有情况提炼、概括。

1998年3月27日《运河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了牛缺草的稿子。

当天下午,牛缺草来到县委办,共同“欣赏”着见报稿子——

“坏事”变“好事”“好事”靠“谋事”

——沂北县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牛缺草乔小东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沂北和全国各地一样,有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富裕人员已经或即将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既而转岗、再就业。

据统计,到今年初,全县工业、商业、供销、粮食、物资等五大系统已有一万五千多人下岗;

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不少下岗职工摒弃等靠要思想,转变观念,自谋生路,实现了再就业。

在调查中,我们常听到下岗或在岗职工称下岗为“坏事”,称重新上岗或自谋生路再就业为“好事”。

那么,沂北许多职工下岗的“坏事”,是如何变成再就业的“好事”的呢?

“坏事”变成“好事”又有什么难点和对策呢?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作了调查。

一、“坏事”已变“好事”的特点

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和生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沂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积极为他们的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集体组织再就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