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雨中游母校(第1页)

和牛缺草想法相同的,还有好几位大学毕业近二十年的熟悉而又陌生同班同学都来到了校门口。

虽然大多数是“书记”“主席”“局长”“主任”“科长”什么的,但是,没有一点儿令人窒息的的官腔,有的只是真情的流露。

小雨淅沥,敲打雨伞,牛缺草他们徜徉在母校院内,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刚走进这坐北朝南的校园大门时,牛缺草便怀疑走错了地方。

1978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它给刚来报到入学的牛缺草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十多排建于五十年代的平房破破烂烂的,十多条水泥路、砂石路坑坑洼洼的,一排排道旁树也显得没精打采的,唯有几栋以红砖为主打色调的小楼在那时牛缺草的心目中还透出一点儿生气。

现在则全然不同,东西两边苍松翠柏掩映着的座座假山、处处流水、条条走廊。

雨滴苍翠,苍翠滴落,滴落曲径,曲径通幽。

到处都弥漫着青幽幽的气息。

迎面是高大、雄伟、乳白色的教学大楼。

楼内设备堪称规范化、现代化。

留校任教的同届同学、现在已经是教授的女老师自豪地告诉提问题的牛缺草——

“这座大楼内有十个微机室,十五个语音室,四十个电教室,四十八个实验室,彩电遍布各个教室。”

楼前甬道被雨水洗得光亮光亮的,道旁冬青、花树与教学大楼倒映其中,闪金泛银。

少见多怪的牛缺草,大有置身幻境之感。

在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前,牛缺草寻找着自己原来的教室,只见原址上郁郁青青;

牛缺草寻找着原来的三层图书小楼,只见它躲在苍翠深处,已成为后勤办公用房。

图书室,现在已经变为逸夫图书馆:苍翠簇拥着伸展于云天的一座拥有六千多平方米的乳白色大楼!

原来的图书室及其资料,一“穷”,环境差;二“白”,数量少;三“左”,质量低。

现在这藏有图书近百万册、各种报刊五千多种的全省有名的图书馆吸引牛缺草他们走进去。

这时候,雨伞周边不停地滴水,雨水不停地喷溅水泥路面,水泥路面不停地把滴水折射到牛缺草的鞋上、裤管上。

有的老同学想进去看看,有的老同学怕污染室内环境,怕破坏学习气氛,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结果,牛缺草他们还是心里默默羡慕着离开了。

到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