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劝慰牛缺草说:“哎,终于过去了,那个苦难的日子……我还有个疑问啊,青黄不接时候,你借人家煎饼都还不起,那你家母亲常常借人家钱给你上学,那钱是怎么还的啊?”
牛缺草说:“比较急的账目,或是人家催要的账目,是借旧账还新账;有的没有催要的账目,等到卖猪的时候,或者是新粮食下来的时候;还有的,等到爸爸做小买卖的时候……你不要笑话我,我有时候也帮着苦钱。”
王淼顺着牛缺草的意思说:“我听江股长他们讲的,就是春节期间,你帮着父母在街市上摆摊设点啊?”
牛缺草笑笑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哎,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女孩子出嫁,是用自行车子的,你知道吗?”
王淼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我妈妈、我大姨母、二姨母都是这样出嫁的。其中的嫁妆是雇人家抬的……哎哎哎,我还想起了二姨母出嫁时候大哭一场的笑话……
“国庆节那天结婚,出嫁的人特别多,遇到一座高桥,坡度很大,几个拖着新娘的自行车睁着上桥,都想着上了桥以后第一个放鞭。
“最后,上不了坡了,新娘子们又都下车,跟着自行车小跑。由于带新娘的自行车都是‘永久’牌子的,新娘又都是穿着红衣服,打着大红伞,慌乱中,我二姨母上错了自行车……
“带新娘的人也没有发觉,到家了,她发觉不对,新郎更不对,哭着说明了情况,拖新娘的自行车又把我二姨母送到我二姨夫家,结果我二姨夫也正在安慰哭泣的另一个新娘……
“抬嫁妆的几个人也跟着着急,都是娘家这边的人啊,很着急,指着骑自行车带新娘的那个小伙子数落……见新娘——二姨母终于到家了,几个人破例上前问话……”
牛缺草夸赞说:“我家淼淼料懂得的就是多。不怕你笑话,这嫁妆我就抬过。”
王淼大惊,说:“啊?听我妈妈讲,抬嫁妆的人,都是在大队、生产队里社会地位特别低的,有的是老光棍,老油条……”
牛缺草不好意思地说:“说的不错。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的‘老光棍’,我第一次抬,才十四岁,应该是‘小光棍’……”
王淼辩解说:“我说的无意话,伤了你的心了?”
牛缺草尴尬地说:“绝对没有,你说的完全是实话。”
牛缺草说,就是这样的活儿,也不是随意就揽得到的。而这些活都是妈妈给揽下的。
这嫁妆抬不抬呢?牛缺草心里也矛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