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缺草高声说:“重要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四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也是把【端正好】【一煞】这两这两支曲子作为情景交融的重点来分析的。”
众人热烈鼓掌,高声叫好。
牛缺草接着说:“第三,应该简化的三个繁体字。都是第四册书上的,请看《祝福》这一课——‘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其中的‘燉’字应简化为‘炖’字。
“请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课——‘辗转寻思,通宵不寐。捱至五更,忽闻江风大作。’其中的‘捱’字应简化为‘挨’字。
“请看《促织》这一课——‘成以其小,劣之。唯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其中的‘徬徨’应简化成‘彷徨’。
“请看这第四册《祝福》中的注释——‘选自《彷徨》(《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这里的‘彷’字就是简化字了。”
不少人说“有道理”。
牛缺草继续说:“第四,应该调整的四处文字。在同一册课本中对同一个人的名字的两样写法,应该调整为一个。这是第一处要调整的文字。
“大家请看第四册第一百六十五页——‘传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持续到清代,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再请看这同一册书的第二百二十八页——‘清代戏曲的杰作当推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统一。’
“我认为,‘洪昇’的‘昇’字虽然是繁体字,但因是人名用字比较特殊,是可以的,但同一册课本前后不一样合适吗?”
众人望望竹生谦,竹生谦点头称是。
牛缺草接着说:“在同一册课本中对同一个词语前后都注释,而且前后有差别,应该保留、充实前一个,去掉后一个。这是第二处要调整的文字。
“第三册第三十五页对‘伏惟启阿母’的注释是——‘启禀阿母。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套词。’
“还是这第三册课本对‘伏惟’又注释——大家刚才提到的,赞赏过的——‘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伏,俯伏。惟,想。’”
牛缺草看到竹生谦在频频点头。
牛缺草继续说:“在同一册课本的同一篇课文中对同一词语先出现的不注释,后出现的却又注释,我认为应该注释先出现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