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缺草强调指出,在确立考上理想大学的大目标之后,就要分解大目标,考出实现大目标的理想成绩。
从理论上来说,就是分解目标,各个击破;
从实践上来说,就是划分阶段,实现目标。
还是举例说明吧。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某国选手,名叫山田本一的,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他回答记者问题时候,他说是“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山田本一是在故弄玄虚。
因为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说用智慧取胜,实在有点儿悬乎。
但是,不管悬乎不玄乎,他后来又夺得了几次马拉松冠军。
十年后,1994年,这个谜底在他的自传中揭开了。
原来,每次比赛之前,山田本一都要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了解清楚,并且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
这样,一直画到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最快的进度奋力地向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冲去;
达到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了,他又以同样速度向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冲去。
四十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阶段性小目标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马拉松的许多选手,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总是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以外的终点线上。
结果是,还没跑到一半,或者一多半赛程,他们就疲惫不堪了……
为什么呢?因为被剩下来的赛程给吓到了!
同样道理,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
一席话说得大家连连称是。
刘恋江深有感触,说:“今晚上,我才真切体验到一句古话的内涵。”
江水兰笑着说:“我有同感,你说的是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恋江得意地说:“正是的……好啦,我回家啦,看一会书再休息……”
王淼笑着说:“真是立竿见影啊……”
十一点了,还没一点动静。
牛缺草想:“小亿还是相信自己的。”
十一点半了,仍然没有动静。
十一点五十了,打牌散场,四人站起来。
牛缺草想:“小亿,好样的。”
牛缺草下意识地望了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