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艺高人称赞(第1页)

为了掩饰自己,牛缺草面朝黑板,在“苏轼”下面写了“黄州”两个字,调整一下激动的情绪,然后,慢慢转身,低沉地说:

“前后持续了五个月的乌台诗案终于有了结果,苏轼被释放,但还是给他定了个罪名,叫‘讥讽政事’,被贬往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并且不准擅离这个地区,无权签署公文,相当于流放了……

“两年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谪居黄州期间,四十七岁的苏轼写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直到这时候牛缺草才板书课题——在黑板上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课文题目及其作者……

牛缺草问:“赤壁的景色很美,苏轼用四个字概括……请问是哪四个字?”

有人说是“大江东去”,

有人说是“惊涛拍岸”,

有人说是“江山如画”……

最后确定是“江山如画”。

牛缺草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最后明确为承上启下。

牛缺草问:“苏轼是怎样描写‘江山如画’的?”

经过讨论,最后明确为:具体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描写方法,经过讨论,明确为:正面描写赤壁景色。

从“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的景物描写中不难想象出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

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一泻千里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壮观的雄奇景观。

作者只用了区区十三个字,就从形、声、色诸方面形象逼真地地勾勒出古战场壮丽雄奇的画面,深刻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情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有力的铺垫和蓄势……

牛缺草惋惜地说:“后来,苏轼离开了黄州,官场一直很不得意,最后被贬到荒蛮之地——海南岛的儋州……”

牛缺草在黑板上写下“儋州”两个字,接着说:“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牛缺草在黑板上写下“常州”两个字……

最后,牛缺草指着黑板总结说:

“请大家来看一看吧,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啊;

“而我们大家羡慕的苏轼呢,是黄州、儋州、常州……州州伤心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