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敬毛主席酒(第1页)

1949年冬,为根除江北水患,国家决定导沂整沭,迫使洪水归槽大海。

根据乙大锹的女儿乙桂华、当年双鹤中队一个组长范延德的儿子范大庆介绍,牛缺草、花小香了解到乙大锹组织民工、带领民工苦战的一些细节——

县里开会一回来,乙大锹就召集组里人兴奋地说:“这下可好了,扒好沂河,再也不受淹啦……我们全组几十亩洼地,得多收七八十巴斗粮食呢……这是毛主席为我们烦心的,上次扒米柴河,我们都是模范,这次可不能装孬啊!”

全组选出了十三个青壮劳力组成了河工组,公推乙大锹为组长。

乙大锹找人写了决心书,让大家在决心书上按上了手印,并且以“准备好工具,夺取大红旗”为目标进行了集体宣誓。

开工了,别人挖土用脚蹬,乙大锹双手使劲锹就下去了,而且比别人挖得又快又整齐。

乙大锹挖土的时候,先把锹在土的两边破成了一尺五寸左右厚、一尺左右阔的大泥块,然后一锹挖到底,三锹正好一车土。

至于起早睡晚,则是家常便饭。

开工第二天,鸡叫头遍,乙大锹就一声不响地起来了,在星光照耀下,推着小车上工了。

寒风扑面吹来,他感觉很冷,他就抖起精神,快跑了几步,就不觉得冷了。

当班里人发现以后赶来时候,他已经推上了三车泥。

在大家的埋怨声中,他笑笑说,日短夜长,必须起早睡晚加油干;今后,保证喊大家一起干。

一个雨后的夜晚,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乙大锹压低嗓子,叫醒了班里人,说:“走啊!趁着月亮地,痛痛快快地干它一场。”

班里人一声不响地一个跟着一个起来了,踏着泥泞,很快而有秩序地来到了工地。

“大锹上工了!”这消息像风一样传遍每一个角落。

双鹤中队的另一个组长范延德第一个跟了上去,接着,两个,三个,五个,十个,三十个民工都上了工。

在月夜的工地上,锹声、小车声、倒泥声、脚步声和夜里人们不敢放开嗓门的低低的呼喊声响成了一片,划破了夜空的寂静……

毛主席说过,在某产党人面前没有困难,因为他们能够克服。乙大锹遇到过困难没有呢?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呢?

当年和乙大锹并肩战斗、如今已白发苍苍、坐上轮椅的薛大华老人告诉牛缺草和花小香——

英雄也有困难时。手上生的冻疮没有完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