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货车》《坦克》《战列舰》(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这份尝试,事实上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准备。

伊曼并没有立即把鲁道夫给带回去,如果对方不愿意,而且仅仅是一时兴起,那么他迟早都会离开。

这样一来,只会对组织带来损失,没有半点好处。

因此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证明。

如何证明?

伊曼给了他一些钱,这些钱都是自己这几年来存起来的资金。

算不上多,但也绝对不少。

把钱给了他之后便交代了一句话。

一个月后,他会回去俄国,他希望这个时候,鲁道夫可以跟他一起过去。

话已经挑明了,是去是留,只能由鲁道夫自己选择。

事实上鲁道夫在美国这边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做,他确实尝试过寻找投资商。

可惜,这些投资商都没有理会,他甚至遭遇到德国那边的情况,被疑似是福特公司的人给打压和驱逐。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投资这一赚钱方案,毕竟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

本来就没有这一方面的知识和天赋,连续赔了两次之后,他确实是死心了。

摆在自己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

继续留在美国这里,凭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识货的投资商。

又或者去俄国,见识见识伊曼口中的那个组织,常识一番新的开始。

俄国……

一个落后贫穷的没落古老帝国。

他不愿意去,因为他见识过俄国上层阶级对知识分子的压迫。

也见识过对工人们的压迫和剥削,其严重程度远比德国那边的黑心工厂主更加厉害。

但如果伊曼没说谎呢?

单单是给他提供资金和研发自由这两点,就已经让他心动不已。

或许,真的可行……

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心动’的种子,伴随着这一个月的思考过后,这颗种子发芽长大,他最终决定了去俄国。

尝试尝试新的环境,新的世界,新的开始。

“鲁道夫先生,您的选择注定是正确的,我有预感,您将会被永远地刻录在历史书上的重要栏目上。”

对此,鲁道夫只是默默地笑了一下。

不久之后,来了十几名俄国人,他们以‘采购粮食’的名义,将他所制作出来的内燃机给带走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