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战术跟不上军火:一战(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会议所要商讨的问题基本完成。

对巴尔干即将发生的战争,他们选择以侧面方式给予协助,奥斯曼帝国越是混乱,对那边的人民公社就越是有利。

驻土德军的威胁注定会超出他们所有人的预料范围,因此也要给予一定的预备措施。

如今,在驻土德军的协助下,原苏丹哈米德二世已经战败被俘,至今为止生死不明。

这样的情况已经给他们提了一个警醒。

若有必要,必须秘密出兵,给亚美尼亚红区给予军事上的援助。

然后就是克虏伯问题。

尽管双方的目的并不相同,玛利亚等人想保护仍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人民公社和已经成为红区的亚美尼亚。

克虏伯的心思则显得简单许多,他们只想将市场扩大,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可就算最终目的不一样,但双方在走向自己的目的时,恰好有一段路程是同路的。

因此,在会议商讨之后,他们决定与克虏伯达成暂时性合作。

克虏伯的军火不单可以赚到钱,更可以让巴尔干半岛的国家给予奥斯曼帝国极大的压力。

有了这股压力,玛利亚初步推测,双方会打成一个五五开。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火下,更可能会出现因为战火的凶猛程度过高,而让他们产生战争恐惧症。

‘未经过战争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恐惧。’

这句话来自于某位德国军官,他的话被所有人所嘲笑为懦弱,可只有玛利亚才明白,以当前发展迅猛的军事力量进行战争投入,其引发出来的规模,必然是一场炼狱。

如果硬要去评价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差距,那么以惨烈程度来看,一战的战况比二战更加惨烈。

其最大原因便是战术观念和军备力量的巨大差距。

如今的各国战术开始跟不上武器火炮的发展,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

而这一信号,也在这场会议中,突然间被玛利亚给想到了。

她立即转过头对现在的两支兵团的指挥官布琼尼与伏龙芝问道。

“如果现在有一场战争摆在你们面前,对方拥有着错综复杂的战术战壕,还有各种口径的大炮在他们后方,现在你们是进攻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会如何作战?”

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布琼尼,是在座各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