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战争前夕,奥斯曼帝国因为要平息内乱问题,巴尔干南部的领土无暇他顾,只能任由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去蚕食吞并。
可是,随着德军的介入,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矛盾迅速被解决,并且德国人还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大批量武器装备、粮食物质与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国军官。
装备的革新,给奥斯曼帝国的火力更加凶猛。
德国军官出现,让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再像无头苍蝇那般四处乱跑。
而在此之前,巴尔干同盟也进行了一场会议,会议内容很简单。
如何瓜分奥斯曼的领土土地。
还未胜利就想着如何瓜分果实,着实是异想天开。
这份异想天开也似乎被潜伏在那里的德国间谍所捕获,并且通知了恩维尔帕夏。
深知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恩维尔帕夏决定率先出兵,给保加利亚打一个措手不及。
驻土德军的指挥官兴登堡给出了一个战术。
军队从色雷斯反向和布尔加斯方向出发,形成钳形攻势,火炮则率先开炮,对地阵发起狂轰乱炸。
当然这个战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宣而战。
顿时间,凭借兴登堡的进攻战术和克虏伯大炮的无情轰炸,留守在边境的保加利亚守军被打懵了。
两侧又有奥军的围攻,被包围之下边防军或是死或是降。
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一世立即发现事态的不对劲。
以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实力而言,确实可以打赢他们,但同时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可如今,奥斯曼帝国火力突然间像吃了壮阳药一样雄起来了,当即敏锐地察觉到事态的不对劲,保加利亚当下立断,将国家的有生力量都转移到与塞尔维亚接壤的边境上。
黑山和希腊也看出了问题,便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若不撤军,将会按照《巴尔干同盟协约》,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按理说,刚平定国内内战的奥斯曼,应该先稳定国内发展,而非对外侵略。
也正是因为看准这个机会,巴尔干同盟进行了好几次领导人商讨,其目的便是如何入侵和瓜分奥斯曼的土地。
然而还没有等他们出手,奥斯曼帝国却先一步发起进攻。
他们惊讶发现,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越打越勇,甚至勇得跟之前那群弱鸡奥斯曼军队完全不一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