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会议一开始,弗拉基米尔就立即说出自己在农村这段时间里面的体验和感觉。
在会议的开头,他赞扬了察里津的管理政策,并且认可察里津的做法。
这些话听在玛利亚心中颇为开心。
但很快,弗拉基米尔的话锋猛的偏转,语气也变得强硬,还不犹豫地指出了察里津在农村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第一点,是察里津对农村的粮食税收。
由于察里津所使用的政策是余粮征收,但因为要照顾农民,让农民真正归顺,所以在粮食余粮征收方面一直都放得很开。
这是一个十分柔和的政策,但同时也是一个十分不妥的政策。
“玛利亚,农民不会轻易归顺与你,这一点你必须清楚。”
他轻轻敲着桌面,如一名正在教育孩子的家长似的,语气深长的认真说道。
“你要管理一个巨大且重要的革命组织,得到民心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能一昧放纵态度,一昧下放权力。”
“适当的权力和命令,也是必须存在的手段。”
“因为,现在的俄国农民,依旧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
“他们不知道你们的想法,就算知道也不愿意承认。”
“宁愿放弃未来的希望,也要保证已有的现状,毫不留情的说,现在的俄国农民是保守且固化。”
会议室内,弗拉基米尔的声音并不大,且能融入到他们四人耳中。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今的俄国农民思维,确实很僵化很保守。
俄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次农民起义,但是与东方的中国相比较之下,俄国这边的农民起义基本是不痛不痒。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农民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
农奴制在俄国境内根深蒂固,几乎不可动摇。
即使出了一名仁君,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稍微好了一点而已。
因此他们从来不会思考未来,而是关注当下。
如此现实的想法并非错误,就算是察里津内的干部,也会以当下情况为主,按照玛利亚的说法就是,未来思考得太远,我们要争今朝。
但她也十分清楚这些农民的不可控性。
如果说俄国工人会站在他们这一边,那么俄国农民则会保持中立,只要能有好处,他们甚至可以站在剥削者身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