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炮轰列日与奥匈进攻(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就在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互相宣战之时,德国也正式向俄国宣战。

由于俄国与法国的关系,加上协约要求,法国也正式向德国宣战。

英国仍在观望,英国外交大臣仍在与德国总理进行交涉。

他们提出最严重警告,如果德国不撤销对法国的宣战,那么英国也会介入其中。

然而,德皇威廉二世没有后退的打算,他要求开启战争总动员。

烈日当空。

金碧辉煌的柏林宫殿,威廉二世手持权杖,向着众臣高声喊道。

“为了伟大的德意志,开战!!”

众臣亢奋。

当德皇威廉的开战命令开启之后,全国上下立即动员起来。

无数德意志青年报名参战。

在他们眼中,这场战争将会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

事实上并不只有德国人如此去想,就连英国、法国和俄国都是如此。

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战争狂热里面。

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严重病态,如今正蔓延至整个欧洲。

由于德国在7月危机的时候,在zong参谋小毛奇的安排下,已经开始了预备性总动员。

他有预感,战争随时爆发。

这份预感被实现了,而他也必须做出安排。

身为战争大臣的法金汉也立即展开国家总动员的工作。

无数武器弹药,正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去。

在他们还是普鲁士的时候,老毛奇和俾斯麦就做出过不少针对法国和俄国的战争策略。

如果有战争爆发,就应该先进攻法国,对俄国采取守势。

德奥同盟时期,老毛奇又对战略做出了改变,他认为真的要开战,就应该先进攻俄国,对法国采取守势。

虽说进攻俄国,但拿破仑的惨败历历在目,所以他所说的‘进攻俄国’,其实只是将俄国人赶出波兰就足够了,绝对不进入俄国境内。

但是战争计划终究是政治的一环,在1893年法俄同盟成立之后,施里芬开始更改老毛奇的战略部署。

他认为战略目的并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要完全性消灭敌人。

只有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对方就很难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他还要求不能只从正面进攻,还得从侧翼进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