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在常规的军事部队上,一支集团军大概有十几万人。
但俄国不一样。
在以往的战争历史中,俄国都是以‘欧洲宪兵’或者‘俄国压路机’的称呼出现。
并不是俄国的战斗力有多强,仅仅是因为俄国的士兵实在是太多。
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那视觉冲击力十分可怕。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宣战开始了,尼古拉二世立即宣布,俄国进入战争总动员。
无数的物资和人员,正源源不断地从俄国境内不断运送。
为了可以达到人数上的优势,俄国的集团军更是比其他国家的集团军多出十多万人。
例如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这两支军队分别是二十五万和三十万,携带大炮分别是一千门和六百八十五门。
玛利亚的第四集团军人数较少,目前为止只有十万人,还有十万人仍在大后方进行运输。
所以,在纸面上第四集团军有二十万人,但就目前为止,只有第四集团军确确实实只有十万人,火炮五百多门。
人数上,第四集团军就占据了劣势。
反观西南方面军,加起来起码有六七十万人。
一旦开战,人数上就足够让奥匈帝国感到压力。
但也正因为人数太多,而俄国的后勤能力又太差,导致很多士兵都缺乏足够的武器弹药。
有些士兵甚至只拿着枪,里面连一颗子弹都没有。
这就是现在的俄军现状。
很显然,奥匈帝国洞察出这一情况,所以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
如今的俄国西南方面军第四第五集团军都集中在加里西亚,康拉德打算集中优势兵力,消灭这两个集团军兵力。
第四第五集团军损失惨重,只能一步步后撤。
负责防守侧翼的第八集团军军长布鲁西洛夫,重新整编军队,用两个骑兵师和五个步兵师,进攻奥匈帝国的侧翼。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原本还占据着主动优势的奥匈帝国大军,因为军队内部过于混乱,指令的传达难以实行,导致好几次都错失战机。
如此一来,康拉德准备以大优势兵力进攻还未站稳阵脚的俄军战略想法,遭到了打破。
同一时间,玛利亚命令普开维斯夫将军率领五个师的兵力,带着一百五十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