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红一方面军,加入高加索战场(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坦能堡之战,让俄军损失惨重。

西北方面军一共由两个集团军组成,人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火炮接近一千门。

尽管第一第二集团军的炮弹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人数上,完全性碾压了德军。

而且在战争初期,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已经攻入了东普鲁士,烧毁了里面大部分农田。

压路机一般的俄军,给当时的德军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那时候负责防守东普鲁士的指挥官正是冯·普里特维茨。

他率先崩溃,并且要求放弃东普鲁士。

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小毛奇给制止了,并且将冯·普里特维茨给强行退休,换来的,是兴登堡与鲁登道夫。

这个时间段的兴登堡并没有退休,而是一直留守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负责为他们的军队和军官进行培养。

在战术上,兴登堡并不一定比鲁登道夫厉害,甚至可以说,他的战术只停留在最常规的阵地防守战中。

然而,他对内部管理与战略方针十分擅长。

内部管理中,他成功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得到了重新整编。


武器装备和军队纪律,在这一刻得到了的大幅度提升。

而且兴登堡还要求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做好战争准备。

为了这个准备,奥斯曼军队几乎都会进行训练和军事演习,无论是山地战亦或是平原战还说说攻坚战,无一例外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在奥斯曼军队里面,最受兴登堡欣赏的一位小将领,正是凯末尔上校。

每一次军事演习和军队训练,他所率领的部队都能达到最高成绩。

在众多接受培训的军官中,他最为优秀突出,因此在兴登堡的要求下,凯末尔从上校晋升到一个军的军长。

恩维尔不喜欢凯末尔。

这一点,无论是国内的人,亦或是身为外来人的兴登堡都十分清楚。

但即使如此,恩维尔也不敢随意违逆兴登堡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这是德国人派来的重要将领,而且又是一名贵族阶级的核心人物。

他必须讨好对方,同时也要照顾好对方。

而且兴登堡确实给他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改善,不再出现‘将有令而兵不从’这样的现象。

即使凯末尔对泛突厥主义政策十分反感,但只要对方还是爱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