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导师:小玛利亚,你再辛苦亿点.(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在这场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矛盾的苏俄内战中,soviet拥有着真正的优势。

他们掌握着全国的大部分工业城市。

他们拥有一战时期,俄罗斯帝国内最为精锐的第四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

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与重要军官和行政人员。

他们获得了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工人支持,即使是偏远山区,也能听到关于soviet的工人政策。

他们掀起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和GC主义为主导的国家政权,而且是建立在一个曾经的欧洲帝国之上。

他们还获得了一名前沙俄公主的绝对支持,并且这份支持是从19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未来。

这是soviet的优势。

但同时,也是他们成为众矢之的的最大原因。

“高加索战区已经趋向于平稳,南方白俄军逐渐被消灭。”

“西伯利亚战区也逐渐稳定。”

“东乌克兰完全融入我们的大家庭,西乌克兰正处于极度混乱当中。”

“白俄西北军已经完全失败,东线战场完全胜利。”

“芬兰……急需支援。”

坐在办公室内,弗拉基米尔正翻看着从前线各地反馈回来的信息情报。

他一边看,一边读。

全神贯注之下,没有任何的放松懈怠。

即使soviet确实占据优势,但要将优势转换成巨大成功,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如今在进行着前线作战的人,都在努力拼杀。

但能够维持国内稳定,并且源源不断地给前线进行后勤补给与稳定兵源的,则是大后方的功劳。

弗拉基米尔展开了战时GC制度,将国家内的所有资源都往每一个战区进行靠弄。

‘如果没有弗拉基米尔在大后方的付出,我们不可能站稳得了脚跟。’

不止一次,玛利亚这样评价道。

就连红八军的布鲁西洛夫也是如此认为。

他们二人是曾经的前沙俄军官,十分清楚大后方的稳定,对前线的重要性。

玛利亚曾经进行过的波兰战役与布列斯特战役,都是因为大后方的不稳定,打得极其艰苦。

沙俄帝国对东普鲁士的两次大规模攻势,也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