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布鲁西洛夫攻势与玛利亚铁壁(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西线战场再一次陷入大规模战争当中。

首先是凡尔登战役,紧接着便是后来的索姆河战役。

这两场战役注定让整个西线陷入地狱一般的惨状当中。

与此同时,戈尔利采的大溃败,让俄国不单失去了大量的西南方向土地,更是连华沙也一同丢失。

俄国再也没有能力对德国发起任何威胁性战争。

但如今的俄国已经采取了奥匈战略。

他们的目的方向不再是德国,而是奥匈帝国。

将所有失去的领土都拿回来,这样一来便已经满足了。

这就是布鲁西洛夫的战略意图。

德奥联军依旧有一百万人以上,布鲁西洛夫所需要的兵力也同样是一百万人以上。

他不会犯下两次东普鲁士战争的错误,因此为了准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布鲁西洛夫特意将时间定在了五月末。

该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过于凶险紧张,法国又一次给俄国这边发出申请要求,立即发起大攻势,从而牵制德军。

然而这份要求遭到了布鲁西洛夫的拒绝,他不单不立即发起攻势,还命令所有部队死守不出。

时间已经流逝,直到六月初,所有物资都准备完毕,一切的一切都准备就绪。

看着面前的这张巨大地图,布鲁西洛夫做出了战争指示。

这一刻,来自俄国的大规模反攻开始了。

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停战,德奥联军已经布置了大量的防御阵线。

他们的堑壕纵深足足有二十多公里。

无数的机枪阵地遍布每一个堑壕角落,连绵不断的铁丝网,仿佛要将整个俄国都包围起来。

只要俄军发起进攻,这些铁丝网就会成为士兵的噩梦。

加上机枪阵地和各种大炮阵地,可谓是铁壁一般将俄国给团团包围。

面对这一情况,布鲁西洛夫并没有急着让士兵们发起进攻冲锋。

相反,他调用了为数不多的飞机进行高空侦察。

这些飞机天天上来回飞动,经过长时间的侦察,他们最终确定了奥匈帝国的阵地防线上,哪些是机枪阵地,哪些是铁丝网,哪些是大炮阵地。

确定好位置后,布鲁西洛夫便下达命令,开始了大规模的炮击。

但这些炮击并非弹幕式进攻,而是集中某个区域进行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