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为大兵团作战做准备(第1页)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巴尔干第二次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了。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这片充满敏感和矛盾的地区。

只不过这场战争从原来的巴尔干诸国对付奥斯曼帝国转而成为巴尔干内部战争。

保加利亚不愿意放下自己手头上的领土和权力,塞尔维亚和其他国家也不愿意什么都得不到,于是便展开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事实上,如今才1912年。

在得知这件内战爆发之后,玛利亚首先的感觉是惊讶,然后是错愕。

历史上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发生在1913年,而如今确爆发在1912年,着实是提早了一整年时间。

但无论如何,玛利亚都没打算参与到这场因为分赃不均而产生的内部矛盾当中。

察里津很忙,无论是军队改革亦或是内部建设。

为了眼见时间越来越接近,玛利亚开始加大力度,加快对军队的改造。

由俄国人组成的军队,要进行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政委的存在,给这次军事改革带来了极高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不得不说,政委这个职业是真的厉害。

他们不单要进行军队思想上的工作,甚至还要成为自己部队中的标榜。

但也幸亏有政委这么一个特殊职业的存在,如今的hong军可算是达到了听从党指挥的部队了。

加上玛利亚加大力度对hong军的改造和扩张,如今的hong军已经有三十万人众,二十五万人留在边防军驻扎地处,其余五万人留在察里津内。

由于托洛茨基的安排,这三十万hong军将士被重新整编。

原先那几万名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回归的将士,被整编到每一个角落处。

他为自己的做法如此解释道。

“我需要每一名老兵融入进新兵队伍里面,力求一名老兵带三名新兵。”

对于此事,玛利亚并没有阻止,反而是给予了最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玛利亚还提出一个要求,加紧对hong军的军事训练。

可是,单纯的训练并不能让hong军变得更强。

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可以看出,即使他们这支hong军的战斗力比奥斯曼这样的三流国家强大很多,可是面对德军还是会显得力不从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