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6章:亲情不要博虚名
在冶州地区,解放前有厚葬的习俗!也就是本着厚葬为孝、侍死如生的原则,对死者举行隆重的葬礼!即便是穷苦人家,为了不让乡邻们说三道四,也会拼了命地厚葬,甚至是完全不考虑活着的人还要生存而进行盲目的攀比。这就造成了那些在父母去世的时候,没有经济能力举行隆重葬礼的人家,一旦后来发达了,也会不遗余力地对父母进行迁葬,以此来告诉亲戚邻居,自己发财了,有了厚葬父母的孝心了!
其实,我本人对此是比较反感的!尤其是反对那些盲目攀比式的厚葬之风,甚至已经变味的喜剧色彩的奢葬之风!当然,正常的丧葬礼仪,我是赞成的,这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尊重和缅怀,也是数千年中华孝道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比如,不管什么人去世,也不管过去此人所作所为如何,更不管自己跟他有什么过节,死者为大,全村壮劳力都主动前往帮忙,缝制寿衣、筹办丧礼、告知亲戚、挖墓坑和做棺材。
再比如,人去世后,在自家客堂将死者留存三天,以便接受乡邻和亲戚们的跪拜和家人的哀伤!
又比如,从人落气到入土,先后要经过烧铺、更衣、停灵、报庙、送程和埋葬这一连六个丧葬规制程序。这既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这都是应该的,必须的!
下面大家跟着我来看看张笑天是如何迁葬他的父母的,就可以从中窥见冶州的丧葬奢靡到何种程度!当年的张小敏葬于九十年代,张家很是艰难。张小敏和姚青都是酱菜厂的老工人,厂子早都破产倒闭了,他们早就没有正式营生了,完全依靠张小敏到白沙镇姚青哥哥姚松家的木器厂押运木材来勉强度日。后来,张笑天在卢金巧的帮助下开上了出租,暂时挣了几个钱,开始好景不长,张笑天就沉溺于酒色和狗肉朋友,也没有落下几个钱。而且此时还有张笑天的妹妹张晓楠需要上冶州卫校花钱。
可是,偏偏就出现了张笑天醉驾肇事逃逸这个事情,大家可想而知,张小敏为何在张笑天入狱不久就撒手人寰?还不是活活气死的!
而此时的张家,外面需要赔偿人家受害者的巨额钱财,里面还需要供养张晓楠上学,还有一家人的生活费,全都落在姚青这一个柔弱女人的身上了!哪里还有钱来厚葬张小敏?甚至,为了能够得到冶州市的殡葬奖励,姚青竟然响应了政府的新殡葬改革,将张小敏火葬了,然后用一个政府免费赠送的骨灰盒将他安葬在冶州城西的公募园。由此可见,当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