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太太的口中,郑鹤荣是个圆滑、和善,但又不失正直、可爱的一号人物,他不是很计较个人的得失,对金钱看的极重,但也看的极轻,兢兢业业的经营着自己的企业,涉猎多个行业,热衷于聚集财富,但不会为财所困,而愿意拿出来,去帮助需要的人。
“郑鹤荣在南城是十分有名的慈善家,他帮助了很多人,但又从来都不求回报。”
老太太讲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里还有着浓浓的赞叹。
于是,顶着各种闪亮光环出现在何睿夫妇视野内的郑鹤荣,成功的给自己立稳了人设,随着之后的相处机会增加,何睿夫妇对郑鹤荣更加的佩服,再加上期间郑鹤荣给何睿私下里找了好多工作,让何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赚了足足一笔外快,他表现的几位大气,摆明了就是要把好机会全留给尊敬的人。
没错,在老太太所描述的那段回忆里,郑鹤荣在言谈举止之间,都表现出了对何睿的敬重,他甚至还阅读了何睿所写的经济学理论,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字句,真正的学了一遍,所有赞叹有加,全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样的交往方式,不想产生信任都难,表面上是进退得体的交往,处处透着舒服,实际上在盛秋行的旁观者视角之中,不难发现有郑鹤荣刻意在主导的痕迹。
郑鹤荣对于金钱上的慷慨给予,以及郑鹤荣真心真意的在替何睿夫妻俩谋划一个好生活的姿态,很快的让这两位放下了戒心。
因此,当郑鹤荣提出来,让何睿注册一家公司,然后交由他公司旗下的团队进行经营和管理时,何睿只是考虑了一下,跟着也就答应了下来。
从公司的注册、选址、租用办公室、布置办公环境,到后来的人员招募,职员管理等等,全由郑鹤荣派来的运营团队一手操办,何睿正常上下班,在公司存续的几个月之内,他去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只是记得那间宽敞气派的大办公室内,他有一张实木的办公桌,且桌面上还摆放着他的名牌,抽屉里甚至还有精心印制的名片。郑鹤荣在方方面面的所有小细节上,都表现出了足够诚意,他是真的想把这个公司好好的操办下去,就像当初所承诺的那样,他只要何睿在最擅长的经济学领域施展所长,其余小事,他会帮何睿全力去解决。
而何睿在这个时间段,又跳出公司合作,以学者的身份接受了关于文山市经济状况的分析报告,这是一个四线小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分析,以及对未来政策导向的预测,涉及采样的行业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要拿出一份像样的东西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