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第1页)

周梅一听,马上内疚起来:“对不起哈,我不知道你这些事情,都是我不好。”

周梅忽然想起,时秋过年也没回去,平常也没听她说起过家里的事情,一个人那么独立,自己怎么早没察觉呢?

顾时秋笑了笑:“没事啊,我早就习惯了,我跟那种中途来到孤儿院的孩子不一样,我出生后就在那里长大,所以伤心难过的情绪也没有多少。不跟你说了,我要去干活了。”

她说完就溜了,说起来,从小到大最不习惯的就是别人同情的眼光。小时候有热心人士来送礼物,别的小孩都冲到前面去抢,她总是默默地站在最后,巴不得没人看见她。

长大之后,也几乎从不提自己的身世。除了最亲近的两位大学同学和如今的周姐,几乎没人知道这段经历。当孤独成了习惯,就生怕别人打扰了。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直接来了三医院应聘,这让那两位大学同学惊掉了下巴,时秋至今还记得她们当时说的话:

“不会吧?看护都是大妈大爷干的活,你这年轻力壮的,你好歹去搬个砖也行啊!”

“是啊,你做什么不行呀,咱们一起去省城吧,那里有好多机会,还有好多高帅富等着咱们的临幸呐!”

尽管她们百般挽留,时秋还是走了,那一天正好下起了雨,她拉着行李箱打着伞走在通往校门的林荫道上,回头看看住了三年的宿舍,心里百感交集。或者有许多种回到南江市精神病院的方式,可她选择了最为直接的一种。

……

顾时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再想到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自己所看到、经历的一切,越发觉得走进了这里,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些边缘人,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思绪。

精神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正常人。你看他疯的时候,他看你更疯。正所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通过这一年的数次对外公益活动,时秋也惊讶地发现,在医院里的精神病人只是沧海一粟。医院之外……好多人精神出了问题,可是他们浑然不知,仍如往常一样生活在市井小巷里。任凭绝望、恐惧吞噬着自己、毁灭身边的亲人,也不管不顾,一如既往。

而这一类的人,遍及每一个年龄层,从儿童、青少年到青中年、老人。不分行业,不分阶层。正如你看到的别人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好多的阴暗总是鲜为人知。

如何唤醒一个沉睡的人,拉着他来到光明。这是时秋想做的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