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四节(第1页)

张云帆见此情景也有些感同身受,想是老人对中国感情很深,于是问道:“听老先生的意思,您小时候在中国长大的?”

老人接过和美递来的手巾,轻轻抹去眼泪淡淡一笑道:“我是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父亲当时在中国的满洲工作,1945年日本战败时,我只有一岁多。”

沈海昕问道:“当时在日本的侨民不是都回国了吗?”

老人点头道:“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害怕,不知中国会怎样对待日本侨民,各种流言满天飞闹得人心惶惶。我的父母为了给我留条活路将我放在一户中国人的门口,我就这样被好心的中国父母收养了。”

沈海昕恍然大悟道:“原来这样啊,那您也算是半个中国人啦。”

老人点头道:“可以说是大半个吧。中国的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在中国的家里有三个姐姐,在有我之前,父母一直惦记着生个儿子来着。可自从有了我,父母就再也不提生儿子的事情了,完全是拿我当成亲生的儿子养,姐姐们处处都要让着我。我小时候不爱念书还喜欢捣蛋,在学校惹了不少麻烦,父母从来不舍得说一句重话,我养父母对我……哎,一句两句说不完啊。”

沈海昕好奇的问道:“您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世的。”

老人道:“是母亲,中国的母亲,临终前告诉我的。母亲说她也是当娘的,了解我亲生母亲心里的苦,所以让我一定要找回去看看,不为别的只是让亲生母亲知道我在中国没受过苦,兴许亲生母亲的心里就不会那么扎得慌。”

说到这里,老人话语有些哽咽,和美捧过一杯温水扶着老人喝下。老人稍稍喝了点水,情绪有所缓和后才继续道:“母亲还保存着当年捡到我时的被子和一封信。按照这些东西留下的线索,我用了三年时间找到了日本的亲人。”

沈海昕接口道:“竟然能找到真是神奇啊。”

老人点头道:“是啊,好多热心人帮忙,终于找到了算是一个奇迹啦。”

老人凝眉回忆道:“第一次见到日本的亲人时感觉很奇妙,看着一群陌生人心里却有一种久未相见的感觉。那时候日本的父母已经不在了。父亲回到日本不久就因为积劳成疾去世的,母亲则是因为生病没钱医治,最终小病拖成大病随父亲而去了,留下哥哥姐姐寄宿在亲戚家,受尽白眼艰难长大。”

张云帆不禁感慨道:“那时候的老百姓活的真不容易啊,说来你留在中国少吃了不少的苦呢。”

老人“嗯”了一声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