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2023 年一季度到底有没有通缩的争论,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体感上讲,机票、酒店等服务业,其实是在涨价的。
我有个朋友说,她连烫个发,都涨了 50%。
而且过去一直货币超发,大家惯性地认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是既定趋势。
但 CPI 数据在持续走低:

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CPI、PPI 连续双降的局面,之前也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 2018 年末,当时贸易摩擦和去杠杆双连击,出口下降,流动性收紧,股市、楼市双凉。
还有一次是 2020 年初,那会儿疫情刚发动,大家都封着,总需求锐减。
接着又赶上了能源价格战和美国股灾等一系列黑天鹅,最后靠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的无限 QE,才恢复了全球流动性。
从数据上看,这次似乎比前两次更严重,位置更靠下……那是否就可以断定通缩了呢?
不一定!
因为金融数据又在反弹:
3 月社融和信贷超预期多增,新增社融 5.38 万亿元,同比多增 7079 亿元;
实体贷款新增 3.95 万亿元,同比多增 7211 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存量社融增速 10.0%;
信贷余额增速 11.8%;
M2 增速 12.7%。

这样看来,经济似乎是在恢复,那现在买房算不算抄底?
还有的人坚持认为,当前庞大的债务问题和财政包袱,都要靠「货币化」去解决。
而且从天量的 M2 来看,印钞机也的确也没停过,那存款岂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