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我们在网上争论通缩还是复苏。
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是复苏初期。
我虽然也觉得没到通缩那种地步,但认为仍在衰退,离复苏尚远。
通缩和衰退有什么区别?
现代经济中的通缩,是两个恶性循环的叠加:

通缩所导向的结果,是大规模失业,以及生产性萧条带来的物资匮乏。
我们显然还没到这一步,我们是生产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这是衰退的重要特征。
衰退比通缩要温和得多,主要表现为青年就业困难,劳动收入下降和社会流动性趋于固化。
有人问:如果不是复苏,那 「小阳春」怎么解释?
那只不过是长周期衰退的过程中,出现的短暂性反弹而已,根本构不成经济复苏。
4 月份的经济数据,正好也应证了这一判断。
一是制造业 PMI 短暂上升后,又重新跌到 50 以下,PPI 连续走负,显示生产端衰退严重。
二是房地产销售数据,4 月销售金额相对 3 月下降了 14.4%,相对 2021 年的 4 月,下降了 45.3%(众所周知的原因,2022 年 4 月的数据无参考价值)。
这说明购房需求并没有恢复,「楼市小阳春」只是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了而已。
这人又问:难道五一期间旅游消费暴涨,也不能说明需求恢复?
旅游消费热,很可能导向的是一种「韩国病」——YOLO, You only live once,即抛弃结婚,抛弃生育,抛弃买房,享受当下。
韩国房地产会暴雷,就和韩国年轻人的这种心态很有关系。
当所有人都对一样东西跪舔神往的时候,它必然会高高在上。
但当大家都醒悟过来,更多关注自身,并忽视那些外界强加的枷锁时,它自然会从高处跌落。
按这样的逻辑往下思考,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1) 如果真是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