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看懂美元周期,就能看懂诸多经济的真相(第1页)

有人曾经说,大宗商品上涨是因为经济转好、需求变好推动的,和美元没什么关系。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首先思考一下供需平衡是怎么一回事。从供需的角度讲,市面上的所有商品都保持着弱平衡。如果没有变量出现,大多数商品在一定时段的需求总量变化都不大。可能随着经济增长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它们的价格更多是被供给决定,供给多了就会跌价,供给少了就会涨价。国内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蒜,这是一个边际[1]需求保持稳定的品种。它的价格通常是由蒜农的供给决定。

道理很简单吧,但做对的人却很少,我们经常看到的循环往往是下面这样的:蒜农看到种蒜赚钱一哄而上都去种蒜,因为供应太多,第二年蒜价暴跌。因为种蒜亏钱,种蒜的人也少了,供给开始出现缺口。如果又赶上干旱或者灾害减产,缺口更大了。这时候农民一看,种蒜又赚钱了,赶紧一窝蜂去种。边际需求一定,第二年又是大量供应,故事又回到蒜价暴跌的位置开始循环。

从这点看,那些跟风投资的人和种蒜的人,其实并没什么区别。从世界范围看,一定时段内全球商品的边际需求总量是恒定的。但是从供给角度看,每经历几年的经济低迷期之后,都会带来产能压缩。道理很简单,低迷期需求少,产量就小,也没人囤货。有的企业亏得顶不住关门了,这部分供给就消失了。等经济复苏边际需求开始增长,供给就突然有了缺口,产能一时间又无法快速补充,后面价格上涨就来了。

看懂这个以后,我们再讲美元周期和商品需求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央行的逆周期调控都是在干什么?经济低迷期的时候,央行通常是降息降准、降低资金成本,放水给企业提供资金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复苏。这时候企业一般都是握紧钱袋子,对未来很悲观,也不愿意投资。

经济繁荣期央行又会干什么?通常是加息提高准备金收水,提高借钱成本,给投资冲动降温。这时候大把企业就和看到蒜价上涨的蒜农一样,准备加大投资。等他们把项目建成了,资金成本高、供给过剩,后面就是资金链断裂,各种破产债务重组,再次步入低迷期。

美联储充当的就是「世界央行」的角色。20 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一战」和「二战」,也不是苏联解体,而是美元和黄金脱钩,再和石油挂钩。从这天起,整个人类都被纳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中,这时候的美联储也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央行」。

按照历史经验,美元走高走低是有周期规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