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通货膨胀之后会发生什么(第1页)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全球央行都在印钞扩张资产负债表支持经济,比如美联储,在 2020 年疫情之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增加了 2.7 万亿美元的规模。

扩张资产负债表的并不只有美联储一家,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在急剧扩张。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放水还是在 2008 年。不少人应该记得,2008 年 4 万亿元刺激以后,手持 100 万元现金的人和手持 100 万元资产的人快速拉开距离。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通货膨胀,本质是钞票印多了,钱不值钱了。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政治现象,这话一点儿都没错。不管是凯恩斯还是新自由主义统治的时代都是这样。

罗斯福新政

自 1929 年开始,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并成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结束了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近百年的统治地位,把主导权让位于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总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登场的。古典经济学也可以叫古典自由主义,这套理论认为国家只能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

美国总统柯立芝时期的繁荣和咆哮的 20 年代,源自古典自由主义。这种态度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政府把企业交给了市场,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左右手。完全市场化带来的结果是强者恒强,后面自然是马太效应[15]越来越厉害。小公司一个个倒下,大公司越来越大,形成垄断组织。整个 20 年代美国工人工资上涨了 2%,垄断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却因为流水线的大量投入使用而上升到 55%。

2% 和 55% 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家赚到的剩余价值,后面自然是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最后的结果是 10% 的人占有了 45% 的社会财富。在历史上,如果出现 10% 的人拿走了 45% 以上财富的情况,结果都不太好。第一次出现时首先发生了 1929 年大萧条,随后发生了「二战」。第二次是 2007 年,2008 年的时候发生了次贷危机。第三次就是疫情之后。

罗斯福是在大萧条之后的 1933 年上台的,他抛弃了古典经济学那套只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自由主义做法,不再放任市场,主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这套需求创造理论被一个叫凯恩斯的人总结了出来。1933 年罗斯福上台,1936 年这个头脑灵活的人就开始写书论述新理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