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帆说:“还是你到底上过大学的,敢这么做,我还真佩服你,有胆量,有勇气,要是我,或其他老师肯定是不会放弃在家教书的工作的,因为现在在家能当上老师是不容易的啊,那些书记和村主任家的儿子女儿们无不虎视眈眈想当老师的,有的还是初中毕业,就像那谢老师,老书记家的女婿,竟也能当上老师,我恨死他们了,这么好的工作,我要是你,我死活是不会下来的,其实不满你说,在外面的日子不好受啊,在这里,我想劝你,你要是能回去,尽量回去当老师去,工资少一点就少一点,落个稳当啊,不要到外面来像我这样受罪,像我打工没办法呀。”
叶光军:“唉,我也没办法呀,父母亲都不同意我这么做的,不过我也没有办法,一个月才几十块钱,怎么够呢?房子也盖不起来,老婆也娶不上,这你是知道的,在我们家要找个对象,一定亲,女方要求又高得很,结婚平房是不住的,要住什么楼房,彩礼一开口就是什么‘三黄一窝机’,哪能娶得起呀,我不为自己吧,我父母自打与我大哥分了家以后,一直住的都有是茅草屋,也要为她们想想,为他们盖个青瓦房吧,让他们住得宽敞,我心里也踏实,他们培养我上大学,也确实花了他们不少的血汗钱,现在想来都惭愧啊。”
杨一帆笑道:“你讲的‘三黄一窝机’就是指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和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一类是吧,现在这些女人真是搞笑,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定亲乱提要求。”
叶光军:“新名词,这些姑娘们也不掂量掂量一下自己,粗俗不堪,村里电还没有通,就要起电器来,也可能是她们在城市里打工待的时间长了的缘故,思想改变了,不过这在农村也太可笑了,说什么以后用,总有一天会通电的,谁娶了这样的女人也倒霉。”
杨一帆说:“可不是嘛,就娶不到老婆也不会娶这样的女人当老婆的。”
叶光军沉思了一会儿,说:“杨一帆,你跟你们那个包工头不是很熟悉吗,你能不能帮我跟他说说看,你们工地上需要不需要人手了?如果需要人,你就把我推荐给他,我也想在你们这个工地上工作。”
杨一帆说:“你这个知识分子,戴着一副眼镜,又很瘦弱,我们这样的体力活你肯定是吃不消的,就是我,有时干活还吃不消的,其他的还有什么工种,我就看不出来了。”
叶光军崔促说:“杨一帆,你就帮我问问吧,体力活我是可以坚持的,有的当无的,不行我也不怪你,或许包工头会同意呢。”
杨一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