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来说,专科医院的商业模式更优,客观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强度、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3~5 年业绩成长性、现金流等,主观指标则主要包括所属行业竞争格局、公司的行业地位、管理层能力。
先综合各种指标选择壁垒高、成长性好的公司,再以合理价格买入股票。在投资研究中要注重总结分析,若投资失败要分析原因,包括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研发进度落后、市场竞争格局恶化以及市场风格变化等。目前来看,市场风格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公司成长性偏弱,市场最缺乏的还是成长性公司。
基金经理的交易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如有的基金经理采取的方法是不择时、花时间选好个股,平时会在持仓个股之间进行仓位调整。如果估值没到离谱的程度,会持续拿着成长股,而涨幅不及市场平均股票。这时,要分析是不是自己的逻辑有问题。不论是股票历史较长的欧美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医药板块,都是产生长线牛股的沃土。
以 A 股为例。2011 年 4 月—2021 年 4 月,A 股涨幅排在前 50 的股票中,有 18 只为医药股,占比 36%,排名第一。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医药公司的业绩稳定,基本保持较快增长,如果阶段性新产品放量增速会更快;二是医药行业公司业绩可持续性比较强,整体看产品竞争力或者管理水平较强,壁垒较高,能确保业绩不会大起大落。
医药企业每年业绩复利成长,累积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所以说医药行业也是时间的朋友。未来主要看好以下方向:创新药、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医疗器械、疫苗。主要逻辑如下:
1)政策鼓励创新药,仿制药市场萎缩。国内创新药市场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国内企业厚积薄发已到收获期,也有很多投资标的、研发外包服务。
2)由于国内的工程师红利和效率优势,全球医药研发外包向我国转移,国内创新药市场投融资旺盛,创新药公司加大创新药投入。
3)研发外包内需非常大,医疗器械增速快于药品增长,国内器械占医药比重偏低、成长性好。成熟的产品(如冠脉支架、骨科耗材)面临集采压力,要规避相对成熟的细分领域,寻找国产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份额低的新兴领域,如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瓣膜、电生理、肿瘤早筛等。
4)疫苗行业逻辑是大单品驱动,国内疫苗行业正处在大单品爆发阶段,如宫颈癌疫苗、13 价肺炎、二倍体狂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