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异军突起成为国民党一把手(第1页)

1926 年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走向影响深远。

因为通过这次事变,在国民党内资历根本排不上号的蒋介石异军突起,成为了国民党实际上的一把手。

老蒋上台之后就开始了排共政策,以至于一年之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并结下血仇,一直到抗日战争前,国共一直处于互相敌对的内战状态。

无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来说,一个分裂的国家,富国强民的抱负都无法实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试想,如果没有国共的分裂,而是两党携手,中国是否会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走上正轨慢慢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是否会避免日本的侵华战争,这已经不得而知。

而对于中山舰事件的来龙去脉,却成了一个历史疑案,一直都是迷雾重重。如果按照主流说法,这次事变纯粹是蒋介石为了获取权力所发起的一次阴谋事件。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简单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牵扯到了苏联、我共、国民党左派、右派等不同势力的角逐,绝非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能凭一己之力设计出如此周密的大局。

本文并非为老蒋洗白,只是在查阅了相当的资料之后,为这次事件做一次理性地梳理。

毕竟,我们所希望知道的历史,只有真实才是有意义的。

1925 年孙中山接受冯玉祥的邀请北上,没想到在北京去世了。

孙中山这一没,国民党内部就乱套了。为啥?除了孙中山,国民党内部并没有一个众望所归能让大家都服气的领袖。

按说胡汉民是代理大元帅,老孙没了应该由胡汉民接替。但是不好使,因为汪精卫不服气。

孙中山身边当时有三个追随老孙多年的号称「左右三杰」的亲信,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按理说接班的话,这三个人都有资格。

廖仲恺这个人属于一门心思搞革命的,对权力没那么热衷。

胡汉民呢,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接班人,因为老孙北上的时候任命他为代理大元帅了嘛,这就跟以前皇帝出巡让太子代理国事是一个道理,指定是以后的接班人。

只不过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跟着孙中山北上,导致陪同的都是资历差不多的汪精卫。总理北上的时候我跟着,总理生病的时候我陪着,总理的遗嘱我起草的,你胡汉民能跟我比吗?

其实这些都不是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