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艳电」事件——汪精卫是如何成为「汉奸」的?(第1页)

1938 年 12 月 29 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了「艳电」,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标志着汪精卫彻底走上了投敌叛国的道路。

在当时很多人大惑不解,没想到你汪精卫浓眉大眼的,竟然还会做汉奸?这还是那个号称「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六不主义的道德完人吗?

要聊汪精卫这个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复杂。

如果复盘一下他的一生,无非也是分为三个阶段。

青年时代的热血少年,中年时代的争权夺利,晚年时代的民族罪人。

实际上叛国那年也才 55 岁,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晚年。

一提起汪精卫,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我呸!大汉奸!

如果对历史稍微感点兴趣的人,还能想起,哇!这不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反清志士吗?

感觉很分裂对不对?

事实上也是如此,汪精卫投敌这一出,大大超出国人的意料,对当时的中国抗战舆论和思想的冲击,确实相当大。

汪精卫发表的那个「艳电」,很多人对为什么叫「艳电」并不明白,这儿解释一下。

这个跟桃色啥的没什么关系。

在当时发电报有一个「韵目代日」的方法,29 日这天的代号就是「艳」字。

当时汪精卫最后的签署日期就用了「艳」字代表 29 日,所以后世称之为「艳电」。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封电报开始,汪精卫彻底走上了投敌叛国的道路,也为自己的历史定位做下了铺垫。

很多人为汪精卫感觉惋惜,为啥从一个坚定跟随孙中山闹革命的热血青年,堕落成一个中国头号大汉奸,实在是不可理解。

其实即使是汪精卫的汉奸团队里面,陈公博、周佛海两人都曾经是中共一大代表,梅思平还是五四运动时候的学生积极分子,都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积极分子,谁能想到这些人最后能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

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所以说,汪精卫成为大汉奸,并没啥可惜不可惜的。

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他的命运使然。

本文主要想聊的,汪精卫为什么从一个国民党元老变成了中国头号大汉奸,以及他的这个汉奸政权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什么恶劣的影响。

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家庭,还曾经考上了秀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