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24 年 1 月到 1927 年 4 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短短三年就破裂了。
国共合作的破裂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之重大不言而喻。
那问题来了。
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为何经历短短三年时间就走向了分裂?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从头到尾,探寻一下背后的真相和故事。
讲民国历史,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那就是孙中山。
你要不捎带着说几句,那是对孙先生的不尊重。
孙中山从建立兴中会开始,后来历经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等组织,一直都是以超人一样的精神和斗志屡败屡战,确实让人钦佩。
但是孙先生搞革命组织有一个原则,不挑人。
毕竟搞革命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所以这些组织的人数并不多。
孙中山就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只要你来我就要。
这么做当然是有利有弊。
好处是能快速的增加队伍的数量,坏处也很明显,就是质量不太行。至于到了同盟会,从一开始就是属于比较涣散的一个革命组织。
因为孙先生一直要扩大革命力量,加上同盟会名声在外,所以很多三教九流的人都曾加入过同盟会,导致组织纪律非常涣散,甚至因为三观不一样还整天内讧。
比方说兴中会的宗旨是彻底革命,把清朝皇帝赶下台建立共和政府,而光复会的宗旨则是要保留皇帝,只不过要把满清的皇帝换成汉人皇帝。
再比如后来炮轰总统府要把孙中山搞死的那个陈炯明,一直以来的主张是「联省自治」,跟孙中山的大一统国家的理念完全不同,但这也不妨碍他加入同盟会跟着孙先生混的风生水起。
后来宋教仁搞的国民党,是在名存实亡的同盟会的基础之上联合其他几个小党成立的,就是为了国会大选,不排除有很多政治投机分子浑水摸鱼,更是一个不靠谱的组织,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就被袁世凯给取消了。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他们就流亡日本了,孙中山好一顿反思,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二次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国民党内声音太多,没有拧成一股绳,力没往一处使。
所以就决定重新成立一个只听命于自己的组织,这就是中华革命党。
不过,加入中华革命党需要在誓约上摁手印,并宣誓效忠于孙先生一人,因此有不少老同志感觉被侮辱了,坚决不加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