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的「二八法则」 职业外交家崛起

第 8 节 顾维钧的「二八法则」:职业外交家崛起(第1页)

顾维钧的「二八法则」

职业外交家崛起

icon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

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

——顾维钧

1918 年 12 月,就在动身准备去巴黎之前,顾维钧被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召见了。

当时顾维钧任中国驻华盛顿公使,只有 30 岁,个子不太高,但风度翩翩,个性鲜明而强硬。

那一天,顾维钧和威尔逊的会面愉快而友好。听说顾维钧也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时,威尔逊甚至非常友善地提出建议,让他和美国人搭乘同一条船去法国。顾维钧觉得这一切都是好兆头,他完全相信美国会在巴黎和会上支持中国。

顾维钧本来不想去巴黎。就在两个月前,他的妻子——唐绍仪之女唐宝玥感染流感,不治去世,给他留下一儿一女。

但是这一次会议太重要了。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站在国际舞台上。

在这一次战争中,中国派了大约 10 万劳工到法国战场上挖掘和维护西线战壕。许多中国人客死他乡。因此,当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中国时,政府决定放假三天。6 万人参加了北京的胜利大游行,气氛高涨,人们还砸坏了一位德国外交官的纪念碑。

中国希望世界能重新认识自己,彻底解决同其他国家的关系问题。最终,顾维钧还是决定将子女留在美国,孤身一人去了巴黎。

这是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由此一举成名。

从中国近代外交史来看,巴黎和会标志着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职业外交官的崛起。他们终于不再步步退让,而是有勇气向全世界说「不」。

外交与领土

一抵达巴黎,顾维钧便开始着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