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洞庭湖,还是这样的美丽,八百里的洞庭还是这样的烟波浩淼。没有因为战争而使得他失去多少色彩。远处的渔民唱起了欢乐的渔歌。洞庭湖边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的是笑容而不是愁容。
新的政府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使得普通的平民老百姓有了说话的地方。自己劳动的收获也使得自己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什么新大人是什么样的人。百姓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做中华帝国。但是他们确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想富裕是绝对的可能的了,虽然还有那么一段很长的路要去走,
淳朴的老百姓,对于富裕这个要求并不是很强烈,在他们淳朴的心中仅仅是只要有饭吃,只要有衣穿,这样基本的问题。而当这些基本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们的心就自然向着了给他们满足的政府。他们才不会管这个政府是汉人还是满人,只要能够给他们富裕的生活他们就会安定的坚定的跟着这个政府走。任何一切想破坏他们幸福生活的人都会受到他们的反抗和敌视。他们也不会刻意的像文人那样的愚忠也不会刻意的去造反,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他们没有阿拉伯人的贪婪和日本民族的愚昧,但是也恰恰是这些老百姓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成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源。
看着老百姓含着泪水送走雷霆的野战第四师之后,我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身边的警卫李雷看着雷霆第四师远去之后,走到我的身边轻声的说道:“首长,回去吧,雷师长他们会做好的。等下你还要去政府办公呢。”
在岳州政府的办公地点,这是一个以前曾家的祠堂,曾月书,和曾庆,两个人从族谱算起来还是远房的堂叔侄,我不由得佩服中国这种攀亲的本领。八辈子找不上的关系,只因为都是姓曾,也可以找到他以前的祖父的祖父的堂兄这样的亲戚。
为了这个祠堂改成政府的所在地,曾月书和曾庆没少和曾老太爷做工作,最后还是人老的扭不过年轻的,同意把祠堂让了出来。
我坐在以前祠堂的大厅里。欣赏着整个祠堂的布置,曾庆家族在岳州的确算不上什么大的家族。祠堂虽然是建立在岳州城外只有半里多的地方,但是从祠堂的破败情况来看确实已经很久没有修葺了。周伦和曾老太爷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
曾月书捧着一垒文件走了出来,我对着曾老太爷告罪了一下,和周伦一起跟着曾月书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我看了看他的书柜里面放着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