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中国人的海神(第1页)

我的家乡在海边,那里几乎每个乡里都有一座「天后宫」,供奉妈祖。小时候并不知晓这神祇跟那神祇到底有什么差异,也就不觉得妈祖跟其他神灵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及长,了解到妈祖的一些掌故,知道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她出生于北宋初年福建的莆田,姓林名默。据宋人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妈祖姓林,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另一本宋朝笔记《莆阳比事》也称:「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可知妈祖生前是一名能预知人祸福的女巫。身故之后被莆田民间供奉为神女,又于宣和年间被宋徽宗敕封为「顺济夫人」。此后,历代帝王对妈祖多有册封,封号从「夫人」到「妃」再到「天妃」,最后晋升为「天后」。

不过,我少年时受鲁迅杂文影响,总以为民间祭拜妈祖是「愚昧」「封建迷信」的表现,而帝王敕封妈祖则是「愚民」的伎俩。快到中年时,因为潜心研究宋朝历史,心性沉了下来,见识与阅历渐长,才知道妈祖信仰的出现,实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见证。

在妈祖信仰出现之前,严格来说,中国是没有海神信仰的。虽然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也有海神,如《山海经》记:「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黄蛇,名曰禺

。」但这些海神是否受到崇拜,华夏先民是否已形成一个海神信仰体系,很难判定。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在民间神灵谱系中也产生了四大海龙王的神祇,但海龙王与其说是海神信仰之神,倒不如说是农业社会的陆上之神。你看海龙王被赋予「行云布雨」的神通,恰恰反映了农业社会最关心的问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应该说,中国社会到了宋朝,才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海神信仰,这一信仰的核心是祈求神灵庇护航海安全。除了莆田海神「湄洲神女」(妈祖)之外,宋朝泉州还出现过「通远王」海神。只不过随着妈祖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众崇拜,「通远王」信仰逐渐湮没无闻。

为什么中国的海神信仰在时间线上产生于宋朝,在地理空间上又出现在莆田?这当然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