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节(第1页)

从苏联时期,北极熊就爱鼓捣大兵团作战,动辄就是集团军式的突击,到了1980年代,俄国人终于史无前例的完善了自己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火力、突击、快速这样的词语是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关键词。但是没等到苏联红军使用上,随着镰刀斧头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时代结束了。而这种理论的应用也就成了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其实在1930年代,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提出了大纵深战役理论这个概念,只是当时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无论是在部队的火力配置、机械化程度等方面都没有完全达到实施的条件。以当时的作战条件来看,满足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强火力、快速突击等条件都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坦克、装甲部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所以即便是二战时期,俄国人都没有将这种作战理论发出来。可以这样说,直到苏联解体,苏军都没有一次是真正像样的大纵深作战。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本人早在提出该理论之后不久就给斯大林给整死了。倒是德国人搞出了个闪电战,并以此战法横扫了西欧,并一度使得苏军在苏德战争之初吃亏不小。闪电战和大纵深战役理论其实是很想像的。只是在有些关键地方存在差异罢了。但至少德国人使用了。

最适合实施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时期是苏美冷战即将结束的198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是在部队的火力配置还是装甲力量的突击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高度。自走火炮、武装直升机、战术导弹、前线歼击航空兵的合成化程度都已经很高了,要是这个时候华约选择与北约开战,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要不了几天,北约统统的被赶下大西洋去。

在北海道的作战中,俄军玩得不是太好,为什么呢?因为同时在北海道展开的还有美国军队,要知道五角大楼是最爱折腾新花样的。什么空地一体化、斩首行动,美国人就爱变着花样的搞理论。到了北海道,得了,美国人的那些花样没了,直接扔了颗电磁脉冲炸弹。也真亏得山姆大叔这些无赖玩得出,什么花样都不玩,玩这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包括太平洋舰队第55海军陆战师、波罗的海舰队第336独立近卫海军陆战旅在内的俄军部队玩傻眼了。

北海道这边算是吃了亏,俄国人也是要脸面的,说什么也该从别的地方找回面子来。你轰了我一颗电磁炸弹,那我回敬你一束高能激光。虽说是击落了一架‘SR-71黑鸟’,可说什么莫斯科也咽不下这口气,这‘黑鸟’好歹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玩意了,美国人溜达了几十年都没被击落,现在才被轰下来,这算不得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