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54年便开始生产的老式火炮,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的确是年龄太大了,以至于许多人都质疑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正如美军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一样,RT-61迫击炮也是属于那种‘宝刀未老’的主儿。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重量轻,单是这些优点就可以使得MO-120-RT-61式迫击炮有资本‘倚老卖老’。
可以采用迫击和拉火两种击发方式,设计独特、构造复杂,炮管内有40条右旋等齐膛线,炮管外部刻有散热螺纹,这种线膛迫击炮不仅仅可以发射榴弹还可以发射火箭增程弹,最大射速20发/分,正常射速6发/分。全炮空重582千克,最大初速240米/秒,炮身长2080毫米,配置炮手6人,置于车轴双轮运动体上的炮体下架,不仅仅机动性强,而且适合步兵便携。要知道多数120毫米的迫击炮可都是采用机械化战车平台来做载体的。
正是这些出色的技术数据使得,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便被大量装备到了多国军队的武库之中。不过作为生产这种武器的国家-法国早已经使用TDA公司更为先进的2R2M型120毫米‘膛线后坐力迫击炮系统’给代替了老式的RT-61迫击炮,但在荷兰、日本等国军队中,‘MO-120-RT-61’依然是12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主力。日本军队在以81毫米口径英国制L-16型、120毫米口径MO-120-RT-61迫击炮来作为自己的步兵基础近距离支援曲射武器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开发自行迫击炮系统,只是所谓的96型自行迫击炮的基本研制原型还是RT-61迫击炮而已,只不过日本人将其装置在96型轮战上罢了。
伊拉克、乍得等多国军队都曾经装备有,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从广阔的非洲大陆到中东的酷热沙漠,这种法制火炮都曾有过出色的表现。而当日军离岛警备部队第1大队-第2警备中队拖着架在两个橡胶轱辘上的RT-61迫击炮开始对中国军队展开炮击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军队向来都是‘大炮兵主义’的坚定支持者。
第85机步师-253机步团-上校团长-刘天年正为日本人偷袭的破事感到恼火呢,一个碰面,几个机步排的兵力愣是给人家打得稀里哗啦,几辆被轰掉的ZBD-97型步兵战车和ZHB-99型履带式装甲运输车还在噼里啪啦的燃着大火呢,牺牲了的战士横七竖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