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节(第1页)

大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出哪一个国家会是像日本那样的充满着趣味,一个国家能够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中经历两次国家命运的大起大落,单是这一点就足一让人乍舌了。

是什么使得这个并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从崛起走向覆灭,又从覆灭走向崛起,并最终彻底覆灭的呢,是贪婪?愚蠢?还是?其实这些都并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若是翻开日本的历史,在这个国家短短的兴盛衰落史上,人们总会发现一个名词‘军国主义’,当初普鲁士也走过‘军国主义’这条国家发展路线,但要是和日本比起来,铁血宰相-俾斯麦那是叫做睿智,而日本人却只能够叫做疯狂,一种近乎于愚昧的疯狂。日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当初确定下国家发展走向的时候,会注定下怎么样的结果。起码当初伊藤博文这一明治维新的头号功臣并不知道,如果他知道日本后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的话,这个老头子到死怕是都要和山县有朋这个事实上将日本带上不归之路的军国主义鼓吹者斗上个你死我活。

其实从客观因素上来讲,伊藤博文并不是一个疯狂者,起码他知道什么是见好而收,没有这个出色的政治家,日本赢不了那场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为日清战争),起码伊藤博文在被安重根刺杀在哈尔滨火车站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和自己一起缔造了明治维新神话的山县有朋所鼓吹着的‘皇国论’、‘军国主义’会将日本带往一条死路。没有伊藤博文,日本强盛不起来,而没有山县有朋,日本将不会走上那条死路。正是这位山县有朋,为日本开启了‘军人干预政治’的先河,也正是这位山县有朋一手创立了后来培养出诸如东条英机、石原莞尔、岗村宁次等无数战犯的陆军大学校。可笑的是,这是这些陆大的精英毕业生们,死心塌地的将他们的老校长-山县有朋指明方向的死亡之路走到了底,来拖带拽着将日本带着上了不归之路。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并没有去反思这些,尽管在他们的字典里存在有‘昭和军阀’这样的词语,但并不是说日本人就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罪、什么是恶,狭隘的岛国意识使得什么东西到了日本这里都变了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桔生淮南则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来说吧,本是讲求‘忠、孝、仁、礼、信’的儒教到了日本就惨遭到了腰斩,日本人别的没有学会,倒是将个‘忠’发扬到了极点,成了‘愚忠’,看看太平洋战争后期,那些鬼叫着‘曼塞’(日语意思为万岁)向着美军的火线冲上去的那些‘蝗军’,就知道什么是‘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