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边境牧区的这座无名小镇。
清晨,一屡懒洋洋的阳光,从东边山梁不紧不慢的探出了头。密密的山林,在如毯的草坂上,投下斜长的身影。一座座毡房,零星的散布在山腰、山底。
勤劳的维族牧民,打着响鞭,将羊群赶出圈。解开牧羊犬脖上的皮扣,任由顽皮的大狗撒着欢,驱赶着羊群,在青绿绿的草甸间,点缀上一片片白色的云彩。
炊烟缭绕。半个小时后,一声声吆喝声在毡房门口响起。羊群边那一个个小黑点,顷刻间化成了一条条跳跃的细线,一头栓着羊群,一头栓着毡房。感恩的摇着毛茸茸的尾巴,幸福地吞咽着主人准备的食品,一幅精美、温馨和谐的牧区晨牧图,展现在世人眼前。
山风依然寒列。但是,其间涌动的早春青草气息,使这寒列中,饱含着浓浓的温润。万物复苏的盎然生机,让人一阵阵振奋。
唉,如果有机会,真想此生常住于此。
一道长满荆棘的草丛中,徐福潜伏于此。眼前的美景,让他不由得感叹。
昨晚黄昏时分,兰州军区的黑鹰直升机,将他们投放在十几公里外的山谷之后,一路急行,选择好隐藏地,接下来就是布置伪装,忙了几个小时,还没有闭一会眼,天就亮了。好在眼前的美景,让人陶醉,抵消了疲惫。
身旁,一名“夜老虎”大队的狙击手,匍匐在原地。六点钟方向,一名身着伪装服的狙击手,躲在一道土坎后,端着大口径狙击,正严阵以待。
三点钟、九点钟方向,也有人,只是密密的树林,挡住了视线,徐福一时还没有确定具体位置。
具体要潜伏多长时间,徐福自己也心里没有底。一切,还得等候内线反馈的确切消息。
和徐福同行的腾龙队员,还有两名。他们都是前一阵子临时过来的新学员。具有维族人的体貌特征。这为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便利。
此刻,他们正保持着彼此相隔一公里的间距,向小镇走去。
徐福也是一身便装。他作为后援,随时准备接应。
从进小镇开始,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三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队员返回的身影。正午的阳光直射在身上,不觉有些焦躁起来。
过了中午,依然没有两人的消息。和张良简单沟通了之后。徐福决定自己亲自走一趟。
这座小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的野战师机关临时驻地。后来随着双方关系缓和,逐步失去了军事意义。八十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