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斯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方纪新感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样高水平的实验室里学习,提高,真是万幸。
从科学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每一次新材料的产生和发现,都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极大的动力。
远得不说,如今流行的纳米技术,就是物理材料学研究的新领域。
而方纪新因为某种莫名的原因,对此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金属具有记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60年代初,美国海军的一个研究小组从仓库领来一些镍钛合金丝做实验,他们发现这些合金丝弯弯曲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把这些合金丝一根根拉直。
在试验过程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当温度升到一定的数值时,这些已经拉直的镍钛合金丝突然又恢复到原来的弯曲状态。
他们都是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又反复做了多次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些细丝确实具有“记忆”。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大量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铜锌合金、铜铝镍合金、铜钼镍合金、铜金锌合金等也都具有这种奇特的本领。
人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改变这些合金的形状,到了某一特定的温度,它们就自动恢复到自己原来的形状,而且这“改变——恢复”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不管怎么改变,它们总是能记忆自己当时的形状,到了某一特定的温度,就丝毫不差地原形再现。
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形状记忆效应,把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叫作形状记忆合金,简称记忆合金。
为什么这些合金能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
它们是怎样记住自己的原形?
用一般金属学理论、自由电子理论是难以解释合金的这种记忆效应的。
记忆合金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回复到原形,却为核外电子的运动——随温度变化的运动,提供了绝佳的例证。
众所周知,合金的形成是在高温条件下液态金属的互熔。
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构元的排异,导致了这种元素的结构元与另一种金属的结构元相互均布,凝固后,其微观结构是不同种类的结构元成比例的有序排列。
而电磁力是构成合金物体的主要内聚力。
电磁力是由价和电子的运转所形成,而电子的运转速率随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