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要找的是一位老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冲绳县县民反美、反日大游行的组织者之一。
老人日本名字叫长田富治。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郑浩南。据说他曾经是台湾郑氏的旁系后裔。
当年,台湾郑氏,率领台湾民众,回归大陆时,有部分不愿归附清廷的台湾郑氏旁系子孙,为避免因意见不和,导致误会和冲突,引发分裂,选择了远避琉球。在他们心中,只有汉族人统治的中国,才是正统。
老人听说有人要要见他,是个女人,而且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女子求见,有些犹豫。一个女孩子找自己这个老头子,有什么好谈的?
考虑到徐福不远万里,专程拜访,不见似乎有些不太礼貌。郑老先生还是最后同意,见上一面。拒人与千里之外,再怎么也有些说不过去。
被人领着,徐福走进了一座气势相对浩大的院落。毕竟是曾经的名门望族,即便是已然没落,数百年沉淀的底蕴,依旧逼人。
一进门,徐福就发现几件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古物。如果放到大陆的鉴宝节目去露露脸,估计价值一定不菲。
看着略显萧瑟败落的院落,徐福不免生出守着宝藏不识宝的感慨!说话说盛世收藏,乱世收粮。与国内收藏热相比,这里,似乎太孤清了点!
郑老先生年近七旬,精神矍铄,从他的眼神举止,徐福推断出,老人有一定的武术根底。也许是修习台湾郑氏的什么家传功夫的缘故。
出于对台湾郑氏家族,在中华历史中丰功伟绩的敬仰,徐福的态度非常谦逊。这无形中,赢得了老先生的好感,对突然到访陌生人的戒备心,消淡了几许,面色也缓和了许多。
徐福坐下后,也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和老人谈起了历史。当年台湾郑氏如何击退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中华帝国领土完整的那一段辉煌。至于后面一章,归附清廷,他没有提及。
徐福知道,这是郑老先生,这一旁系支脉子孙心中永远的痛。如果不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台湾也不会被日本人割离出去,琉球这一台湾的兄弟,也不会孤零海外,至今被外夷占据!
重提过去那一段辉煌,只是想激起老人心中压抑许久的民族自豪感,燃起他心中的激情,为下一话题,打下伏笔。
徐福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一幅幅装裱精良的古画中间,闻一多先生那首《七子之歌》—台湾,赫然在列。狂草字体抄录的字幅,透射着书写者心中的悲情与激荡徜徉之情。不知道是不是出自郑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