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看宫斗剧,但很少有人知道,真实历史里的宫斗究竟是怎样的。
我只能说,后宫里的斗争,比影视剧所表现出来的更加惨烈。
有时斗得狠了,甚至皇帝自己都会有危险。
朱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明成祖时期发生的这起嫔妃谋反事件,国内史料语焉不详,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提及。
若非朝鲜《李朝实录》偷偷记录了此事的前因后果,今天的我们,绝不可能知道永乐朝还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惊天大案。
所有的一切,还要从永乐十五年(1417 年)朝鲜的一次进贡说起。
永乐十五年 8 月,太监黄俨、海寿奉成祖命令,以钦差身份到朝鲜海选入贡贵女。
如此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何明廷会要求朝鲜进贡女子,难道明朝皇帝就不怕朝鲜籍嫔妃生下皇子,继承大统吗?
要知道在明朝初期,当时才刚刚把蒙元势力驱逐出去不久,正是「华夷之辨」盛行之际,明朝开国重臣刘伯温甚至著书直言,反复强调「夷夏大防」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和层面:
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於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
这种时候,明朝皇帝居然还能大肆迎娶他国女子,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如果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切的根子还是在朱元璋身上。
明朝立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达到削弱分化北元势力、拉拢朝鲜等藩属国的目的,曾多次遴选蒙古部族、高丽的女子入宫,以政治联姻的方式,稳定时局。
朱元璋此举,一举打破了中原王朝自古以来便有的「胡妇不得入宫」传统。
这些入宫的非汉族女子,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各地尤其是新征之地的民心,为当时的中国尽快从战乱中走出,恢复社会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之后的朱棣、朱瞻基几位皇帝,同样延续了朱元璋这一「联姻」政策,坚持纳娶蒙古、朝鲜等地的贵女作为嫔妃,推进民族融合,以达到国家稳定的目的。
这项政策,一直到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时才基本上中止,此后,明朝皇室原则上不再迎娶朝鲜、蒙古、女真等地的女子为妃,早年进宫的朝鲜籍宫女和太监,也尽数放还。
所以在明初时期,明朝皇室与朝鲜宫廷具有极密切的联系,双方互信程度很高,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时期,其赐予封号的嫔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