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大 猷
俞大猷(1503-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嘉靖时期 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 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5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 经常断 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 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 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 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 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 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 ,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 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 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 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 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 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 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 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倭酋座 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 的随从,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