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明朝海防(第1页)

怎样处置王直的人呢?说到底,都是些可悲的人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出卖了祖国,该死!不过好多年没见中国同胞,不忍杀,心道首恶王直已死从犯给个机会吧,还是以教育为主。回头老子亲自办个学习班,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礼义廉耻,要学梁启超,不要学汪精卫汪直之流的,挂着曲线救国的羊头卖汉奸狗的肉。

以后他们就知道梁启超先生让人敬佩之处了。百日维新变法失败时,梁启超被清廷鹰爪通缉追捕杀,形势危急,幸得日本大使馆营救,后来又送到日本政治避难。小鬼子没少给梁启超好处,拒绝清政府将梁引渡回国的要求,可谓有再生父母之大恩于梁。梁自己也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要报恩。可是后来袁世凯要和小日本签《二十一条》,知道第一个跳出来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声呼吁的是谁吗?就是这个梁启超!

很多日本人不理解,用言论抨击梁启超,梁说:“恩情是恩情,民族大义是民族大义,有恩报恩,然国家民族大义绝不敢忘!”

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当时拍案击节:“梁启超,是条汉子!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吕端大事不糊涂!对付小日本,就要吃它的喝它的,拿了它的对华援助贷款还不还!”

最关心的当然是现时中国的态势。

已是大明嘉靖朝中后期,国有乱象。江西爆发闽粤起义;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依然存在,蒙古各部首领如俺答、董狐狸、土蛮、长昂的大军时时威逼都城;倭患猖獗,波及从辽东到广东的全部沿海地区,并弥漫到东南内陆,海盗们往往动辄纠集数千甚至上万人马,深入内地数百至数千里,围攻州府,攻占县城,大肆烧杀抢掠,掠虏人口,抢劫财物而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当时倭寇的主要军事力量来自当时海上走私集团。嘉靖二年,按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继而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抚朱执为防倭,推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在禁止之列,沿海之间的交通也都被阻断。断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团遂由以前亦商亦盗变成纯粹的强盗。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很多平民均“资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贸易为生,严厉的海禁使他们衣食无着,相当—部分人投入海盗行列或与山贼合流,倭患遂达颠峰。“真倭少,从倭众。”“今岂惟外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和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也?”能够自由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