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朝中争议
时已巳初,一个宫廷侍者走到御座旁,尖着嗓子喊道:“皇帝陛下驾道。”
文武百官纷纷停止议论,抬头向御座左侧望去。只见仁和帝在两个宫廷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入大殿。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四十来岁,面无表情,手按宝刀的英伟汉子,众人知道那是皇帝陛下的贴身护卫,比御前带刀侍卫还要与皇帝亲密。
大半年未见,皇帝陛下更显苍老了。满头的白发,虽然梳理得整整齐齐,但从皇冠的缝隙望去,仍像是即将枯萎的玉米穗;脸上皱纹重叠,仿佛是千年老树皮;一件金黄的龙袍穿在他的身上,显得空空荡荡的,就像套在一跟快要枯死的老树干上。只有昏花的眼睛里偶尔发出的寒光,使他还保有一丝帝王的威严。看见他垂垂老矣的样子,一些忠心的臣子已忍不住落下泪来。
仁和帝在御座前座下,众大臣整理衣襟,齐唰唰地跪下,口里高呼:“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仁和帝挥了挥手,有气无力的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大臣站起身来,重新分成两排站定。
仁和帝道:“众卿家,朕昨日收到蜀州总督孔定方的密报,说巴中郡守秦思远有造反的嫌疑,不知你们作何看法?”
底下一片鸦雀无声,以秦重和南宫长春为首的两派既不知道皇帝的意图,也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情报,不了解详情,不知说什么好,另外的大臣则不愿意与秦重为敌,自然更是装聋作哑了。
仁和帝见没有人开口,昏花的目光依次扫过殿上的近百位大臣,最后回到秦重的身上,问道:“秦爱卿,你怎么说?”
秦重走道大殿中央,深深地一躬腰,凑道:“陛下,臣有一段时间没有得到愚子的消息,对他近来的动向还不清楚。不过,愚子一向忠心卫国,在威武城抵抗鞑凶军就曾九死一生,到巴中郡后又大力剿灭流民军。因此臣可以担保,他绝无造反之心,请陛下明查。”说完又躬了一下腰,才回到左排站定。
南宫长春虽然也是文官,却由于是右相的缘故,也站在了右排。还未等皇帝再开口,他出列凑道:“陛下,既然孔定方送来密报,他手中定然握有证据,皇上可派人督察,此事关系重大,陛下不可因为秦大人的一番说词就轻易放弃调查。”
南宫长春五十多岁,身材高瘦,细长的眼睛,一张青瞿的脸上留有五缕长须,一副文质斌斌的样子,仅从他的外貌来看,很难想象他就是帝国内手握重权的右宰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