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可塑性的强大力量
你会发现,身处令人紧张的环境中时,自己很难表现得冷静从容,更不用说拥有内心的平静了。但是,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现在就学会让自己不生气,如此一来,当我们下次生气的时候,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了。
多年以来,传统的思维模式热衷于将人的大脑比作一个压力锅。压力会在这个锅中不断累积,直到锅盖被掀起来。因此,心理学家鼓励人们通过发泄怒气来释放积聚的压力。然而,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之后,人们发现,事实证明,释放怒气不仅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有很强的破坏性。「当人们盛气凌人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时,往往感觉更糟糕。他们的血压迅速升高,于是他们怒气冲天。」[1]多项实验表明,突然暴怒有可能让人更加愤怒。[2]这是因为,通过说服自己当时的情境需要我们做出情绪化的回应,我们实际上是在下意识地证明自己的这种反应是正确的。于是我们勃然大怒、大发雷霆,而又会马上进行自我辩解,这将导致我们的攻击性变得更强。当我们发泄怒气时,内心往往会遭受折磨;而我们越是暴跳如雷,怒火就会把我们吞噬得越厉害。
「面部反馈假说」事实上适用于所有的体态语言。(这些都属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人的思维不仅受到人的生理机能影响,而且实际上正源于人的生理机能。)在一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对象看一些恶心的图片,同时试着隐藏自己的情绪,或者把笔含在嘴里防止自己皱眉。而对照组实验对象没有收到任何指示,他们只需要做出自然的反应就行了。结果不出所料,与对照组相比,那些被要求控制自己表情的受试者报告说,他们看了图片后并没有感到那么恶心。[3]我们的大脑会试图协调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大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反映了我们对当时的情境(或我们当时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
「人的外在行为塑造了其情感世界」——这一原则是「外在行为唤醒内在世界」「思想由行为塑造」等心理学原则的基石。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通过首先把美德付诸行动来获得美德。」现在的行为疗法(也被称为「行为矫正疗法」)就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出现的。这种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找出不良行为,并用更积极、更健康的行为替代它们,来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这种矫正疗法不仅能对症治疗,还能由外而内地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和品格。
注意你的大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