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回报率的正确算法(第1页)

回报率的正确算法

为什么有些股票平均年化收益这么好,挣钱的却寥寥无几呢?因为回报率的算法错了。

拿二维地图去导航三维的世界,一定会掉进坑里,因为缺了高度。

具体一点,我们看图 3-1:

图 3-1

这是一个虚构的股票,折线是价格,2008 年 1 元,然后一路上扬,每年增长 14%,完美的指数上升轨迹;一直到 2019 年涨到 3.71 元,十年翻了 3.7 倍;第二年高位小幅调整,下跌 20%,适合吸筹买进。

在任何一本教科书里,它都是一只「完美股票」。很多基金经理也会热情地推荐这个难得一见的「蓝筹股」。

如果你买了,柱状图对应每年买入的资金量,增长幅度为 14%,最后两年有所增加。

那么重点来了,它的回报率是负数。

怎么能是负数呢?

这个是具体数字,我们再算一遍。累计共投入 14489.90 元,买到 4875 股,每股单价 2.9722 元。最后收盘价是 2.97 元,当然是亏钱的。年化回报,大约是-0.09%。

表 3-2

为什么一只如此完美的上升股,最后是亏钱的呢?

问题出在了交易量上。

回报并不是某一笔的投资回报,而是十几笔的总回报。

许多人沾沾自喜最成功的那笔,通常是第一笔,就是从 1 元到 3.7 元那次。但投资是客观的,回报是基于交易量的,真正科学的算法是 XIRR 函数。

格式如下:

表 3-3

左边是日期,右边是金额,在 Excel 里面用 XIRR 公式拉一下,就知道真实的年化回报是多少。

有人说你这例子不对,这个人怎么会这么笨,跌的时候买的最多?

我们放大去看,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就好理解了。

比如,某只股票开场的时候 100 点,但是量很少、买不到,后来价格越来越高,到了 200 点、300 点、500 点,买的人稍微多了点,到 1000 点时开始大量扩容,大部分人才得以进场,主力仓位基本都会在这个点位,这个时候只要微跌 20% 到 800 点,总体就是亏损。但是从数字上看,确实从 100 点涨到 800 点,翻了 8 倍。整件事情的关键在于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