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价廉为何没用
明明都物美价廉了,却亏得一塌糊涂,明明都已经良心价了,为何消费者却不买账?
市场出错了吗?
不,市场没错,「故事」错了。
在童话故事里,只分好人和坏人。主角是好人,对手是坏人。卖得比对手便宜,你就是良心商人,消费者就应该记住你,从而口碑相传,生意兴隆。而现实往往是,消费者不会领情便宜的那一点,而且传播效应也没那么强。商家都便宜得快吃不上饭了,消费者却觉得还好。商家的全部家当都快补贴进去了,水花却没溅起来一点。
和故事不同,商业是严肃的,现实是立体的。从来没有好人和坏人,从来都是全方位的竞争。各个维度都可以折算为价格,而价格也可以反向折算到各个维度。当你在知名度、渠道或者营销等维度落后于对手的时候,降价并不一定能弥补这个差距。就算其他维度完全一样,也存在「降价不可能挣钱」的悖论。
如果降价就能生意兴隆,对手也可以降,改个价格而已,马上就能抢到你的份额。所谓「利润」,本质是你超出对手的那一部分,你做得到,而他做不到,才是你的利润。
一款包,大家都是 50 元进货零售 100 元。无论怎么调价,怎么薄利多销,你都不可能胜出。只有人家 50 元进货,你 30 元进货,人家房租 5000 元,你房租 3000 元,人家月开支 2 万元,你通过精细化运营降到 1.5 万元,才会有胜算。只有系统性地超越对手,他才无法通过简单的参数微调来追平你。同样的货,你比他卖得便宜,利润还和他持平,甚至还多那么一点点,这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
简单降价有用的话,别人早就降了,为什么不做?因为扛不住。
很多商品从出厂价到零售价要翻几十倍,并不是唯利是图,而是要覆盖各个环节的成本,否则根本无法盈利。
价格和良心无关,只取决于市场。
把降价等同于善良,本质是无知和懒惰。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