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那帮猴子是不是傻(第1页)

那帮猴子是不是傻

有 7 颗栗子,早上给猴子 3 颗,晚上给 4 颗,猴子们很不开心;换一下,早上给 4 颗,晚上给 3 颗,猴子们就非常高兴。

可换来换去都是 7 颗栗子,那帮猴子是不是傻呀?

不是。

因为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衡量维度。同样的结果,不同的过程,效果会大相径庭。

从经济学上讲,只要双方同意就是好事。而第二个方案双方皆大欢喜,显然更好。

那两个方案的差别到底在哪儿呢?

举个例子。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好消息是你中了 500 万元,坏消息是昨天没领,过期了。请问这和你压根儿没有中奖有区别吗?

当然有。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你可能「哦」一声就完事了;但先听好消息,再听坏消息,你一定会念念不忘,「劳斯莱斯真漂亮,当年差一点就是我的了」。看似都是零收益,但人类对收益和损失的敏感度不同,导致感受天壤之别。

那帮猴子也一样,朝三暮四并不是笨。虽然总量都是 7,但是分配的方式不同,感受就完全不同。

这种细微的差别,在营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满 1000 元减 200 元和满 1000 元直接打 8 折就不一样,前者会让人感觉白捡了 200 元;直接标价 699 元和原价 899 元但现价只要 699 元,会让人感觉占了便宜;商品 9.9 元但是免费包邮和商品免费但邮费 9.9 元,用户的感受也会完全不同。

因为价格决策是需要锚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值多少钱,它到底是贵还是便宜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参照系是什么。这个参照系,就是锚。

锚不同,决策就不同。

比如一瓶矿泉水,有人卖 4 元,但马路对面只卖 2 元。很多人会走到对面去买。

但如果是一台 iMac,有人卖 15000 元,但马路对面只卖 14998 元。也是便宜 2 元,就很少有人为这 2 元专门走过去。

因为我们潜意识锚定的是市场价,就是其他家都卖多少钱。同样一瓶水,大家都卖 2 元,有人卖 4 元,价格就贵了 100%,不能接受。而如果是一台 iMac,如果大家都卖 15000 元,有人卖 14998 元,仅仅便宜了 0.01%,那就可以忽略不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